共22题,约17760字。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案卡上。
2.回答单选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单选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和政治领域改革的推进,释放了社会活力,使开放和创造成为时代的主题。西方文化思潮相继涌入,在各个领域跃跃欲试,意图开疆拓土。寻根与西化,个体经验的回归与对现实关注的恋恋不舍,知识分子的昂扬与失落,构成了内涵繁杂的时代情绪图景。在这样情绪氤氲中,流行音乐甫一露面便显示出略显怪异的整体风格,温婉低回的柔情絮语,沧桑慷慨的西北豪情,悔恨煽情的囚中悲歌,广博深沉的大爱情怀,高亢苍凉的莫名绝望,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复杂凌乱的开篇,正是新时期流行音乐元气旺盛的表现。在看似分裂的局面背后,表达着流行音乐面向普通人的情欲,在普通人的情绪体验中创立门户的诚恳愿望。另—方面,文以载道的正统观念,对无所指涉的个体情怀浅唱低吟和反复玩味,还不能完全接受。而年轻人又往往过于心急,迫不及待地弃旧扬新。新旧冲突持续升温,现在看来那些过于古典化的表现形式都被视为禁忌,为主流所压制。原本温和亲切的流行音乐被迫蒙上“反抗”的特质,带着摇滚音乐的精神气质,几乎成为年轻人的专属标签。。
局面一经铺开,在缤纷繁杂的90年代,市场经济的趋势已不可扭转,人们在日益浓厚的商业化氛围中变得精明、世故,对个体的关注多于对外界的关心,对宏大叙事、深沉情感渐渐失去了兴趣。加之主流和意识形态对流行音乐逐步放松了掌控,流行音乐逐渐忘记反抗与顺从,模糊了主流与叛逆,专注在自己的领地里深耕细作。对主题挖掘得更加深刻细致,情绪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禁锢的闸门突然敞开,意气风发之下难免把各种情绪想象得过于浓烈,一切都追求极致,难免有过度演绎的嫌疑。似乎不到十二分饱满不足以填平人们过于强劲的情感黑洞。戏剧化、类型化是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一致倾向,眼泪、痴情、背叛、伤害、寂寞、柔情蜜意等响亮字眼随处可见;追求饱满情绪、完整叙事和充分抒情,对流行音乐的表达带着“玩赏”的意味。
21世纪流行音乐不可避免地卷入文化工业的洪流中。商业化运营模式与生俱来带着媚俗和悦众的逻辑,与缺乏深刻追求的时代情绪一拍即合。人们对叙述、抒情已经失去了耐心,开始满足于文化工业提供浅淡轻松的情绪片段。年轻听众成为支撑流行音乐发展的主力,他们在商业化、娱乐化的缝隙里,随遇而安地寻找碎片化的情感慰藉,从中汲取营养,生长经验。流行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消遣,更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流行音乐与这一时代年轻人的体验和情感想象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变得精致、琐碎、亲切而浅薄。
过度娱乐化的商业模式将流行音乐浅薄的一面推向极致,甚至成为恶作剧式的游戏。但流行音乐被年轻听众垄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它已成为各阶层如影随形的情绪映照,沉淀可以算是丰厚渊博。如果不过分挑剔,它几乎可以涵盖普通人情感体验的方方面面。所以当年轻人过分放纵的音乐习惯不能抚平所有人的挑剔时,有人开始转向繁芜丛杂的存货里,寻找可用的题材和情绪,加上时代的花边和点缀,改头换面推向听众。一些埋藏已久的流行歌曲在各类选秀节目中被重新传唱,退居幕后的歌手们也频频亮相,部分老歌经过重新演绎后获得新的生命。在人人参与、人人歌唱的民主氛围里,听众和流行音乐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交流,听众的选择促使流行音乐回归到叙述和抒情的轨道里。一种复古的潮流在21世纪最初十年暗流涌动。这是流行音乐应对创造力衰退的便捷手段,也预示着听众在流行音乐审美上逐步走向成熟。
(摘编自夏建平《当谈流行音乐时我们在谈什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0年代,改革开放之际,经济、文化、政治改革在各个领域不同程度推进,释放出社会活力,开放和创造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旋律。
B. 在繁杂的时代情绪氤氲中,流行音乐刚一露面,便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这种凌乱的开篇,正是新时期流行音乐元气旺盛的表现。
C. 流行音乐对无所指涉的个体情怀浅唱低吟和反复玩味,表达着面向普通人的情欲,诚恳希望在普通人的情绪体验中创立门户。
D. 流行音乐不被正统观念完全接受,年轻人弃旧扬新,新旧冲突持续高温,过于古典化的表现形式被视为禁忌,流行音乐被迫蒙上“反抗”的特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从西方文化传入和青年人的特点来论证新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元气旺盛。
B. 第二段由90年代的现实状况来论证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表达带着“玩赏”意味。
C. 第三段用21世纪相关文化工业的发展来论证流行音乐更像是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D. 第四段以流行音乐创造力衰退来论证部分老歌经过重新演绎后获得新的生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90年代的流行音乐逐渐忘记了反抗与顺从,模糊了主流与叛逆,专注在自己的领地里深耕细作,一切都追求极致,显得有点过度演绎。
B. 在商业化、娱乐化的缝隙里,年轻人随遇而安地寻找碎片化的情感慰藉,从中汲取营养,生长经验,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 在媚俗和悦众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和缺乏深刻追求的时代情绪下,21世纪的流行音乐失去对叙述、抒情的耐心,而满足于文化工业提供的浅淡轻松的情绪片段。
D. 纵观80年代以来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时代的发展影响着音乐的风格和情绪的表达,音乐不会独立于社会物质之外。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扩大范围。改革开放中,在不同领域推进的是政治和经济,不包括文化。B项,偷换概念。“每一首音乐凌乱的开篇”错误,原文说的是“复杂凌乱的开篇”指20世纪80年代略显怪异的整体风格。D项,曲解文意。“流行音乐‘反抗’的特质彰显”分析错误,原文只是说“被迫蒙上”。
2.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一些埋藏已久的流行歌曲在各类选秀节目中被重新传唱,退居幕后的歌手们也频频亮相,部分老歌经过重新演绎后获得新的生命”,论证的是流行音乐应对创造力衰退的手段,听众在流行音乐审美上逐步走向成熟。
3. 试题分析:张冠李戴。对叙述,抒情失去的耐心的是人们,而不是流行音乐。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张冠李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夜的歌
谢静
太阳像一只橙黄的圆橘,渐渐被灰蒙蒙的暮云遮去。呜呜鸣响的西北风摇撼着树木,摇撼着电线杆。狂舞的雪片碰撞在窗玻璃上,开始了它化为冰凌的再生……
坐在温暖如春的屋里,靠近银白色热烘烘的暖气片,我在阅读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