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44张,约6310+620字。

  4 烛之武退秦师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曰:“臣之壮也……”    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
  解析D项,“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
  4、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
  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问题思路】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了解《左传》
  2、学习1、2段,疏通字词。
  二、合作探究
  (该环节主要是疏通情节,在文中寻找关键句,由学生自主完成)
  (1)烛之武退秦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齐读第一自然段,由学生回答)
  (2)烛之武究竟何许人也?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探讨,分析其个性化及爱国情怀,并分析表现手法)
  (3)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回忆故事情节。一、二段读熟。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一、二段。
  2、整理文言词语及句式。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学习1、2段,疏通字词。
  三、合作探究
  1、烛之武成功说服秦君退兵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