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20个字。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顾颉刚,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本文的论点、论证思路与论证方法。
  3.认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论点、论证思路与论证方法。
  2.认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设想
  从理解观点入手,理清论证思路;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认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把握通过“怀疑”“思索”“辨别”弄清事实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顾颉刚,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本文的结构与观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顾颉刚(1893-1980),是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在于他的善疑。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他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更是把学问与怀疑的关系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他对怀疑与学问有怎样的观点,他又是怎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的观点,用[ ]标出文章的论据等,用“~”标出扣论点议论的文字,并批注论证的方法与不懂之处,用序号标出意义段。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视察:文中是实地观察的意思。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妄,荒谬、不合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