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2019届语文一轮复习:字音、字形专练.doc
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图文转换.doc
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doc
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化常识强化训练.doc
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运用流程图专项训练.doc
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doc
2019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强化训练.doc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图文转换.doc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doc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表达得体 .doc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近义词成语辨析专练.docx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语文卷(A)
  第六单元 图文转换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参考答案】(1)这幅漫画一共有两张,第一张图描绘了一个手里拿着饭碗的母亲正在追赶前面一个手里拿着玩具不断奔跑的孩子喂饭;第二张图则描绘的是一个手里拿着一纸赡养文书的年老的母亲,在追赶前面俨然大老板模样自顾自打着电话往前走的儿子。
  (2)答案举例:自作自受、种豆得豆。
  【解析】此题属于漫画,漫画题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本题题目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描述画面内容,一个是为漫画拟写标题。本题漫画由两幅图组成,要分别描述这两幅图的画面内容,第一幅图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端着饭碗在追着一个手拿玩具的小男孩进行喂饭。第二幅是一位年老的母亲手里拿着一张写着赡养费的文书,追着一位西装革履自顾自打着电话往前走的儿子。这幅漫画显然是在讽刺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家长自食其果。所以根据漫画的寓意,标题可以拟写为“自作自受”“种豆得豆”
  “自食其果”等。
  2.仔细观察下面这一场景画面,请用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不超过40字),并指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字)。
  内容:______________                              
  意意: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漫画内容:画面左边是狭窄的电梯,人流拥挤。画面右边是宽阔的步梯,只有一人走向上面。 
  寓意:不盲从、善于选择,舍得付出的人方可胜出。 (或:向上的路并不拥挤。拥挤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选择了安逸。)
  【解析】题干是“仔细观察下面这一场景画面,请用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不超过40字),并指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字)”。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指出漫画寓意,有字数限制。这道题考的是分析漫画,仔细观察漫画的内容,画面分为两个部分,
  ……
  文化常识强化训练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加侍中,指加授侍中这一官职,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
  B.戎夷,指戎和夷,泛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戎,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夷,中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
  C.太保,亦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其副职为太子少保。
  D.铭诔,多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很多是因当时某臣子身故,其君主表彰其功勋,亦表哀思。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以纪年。用年号纪年是我国历朝历代纪年方法中的一种。
  B.《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和谢缙总编的一部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C.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吏有丧时,守丧尚未满期而被重新起用;也指降职或革职后被重新启用。
  D.尚书,官名,战国始置,是掌管文书的官职。隋代及其后,以尚书为中央行政机构各部长官。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9年高考近义词成语辨析专练
  编题人   董营涛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从语境不合、褒贬误用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从“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可知第一空是“改名换姓”而非“移花接木”(暗中更换人或事物,贬义)。从笔名比原名“来得响亮”可知第二空是“如雷贯耳”(名声大)而非“大名鼎鼎”(很出名)。从“真假难辨”可知第三空是与之照应的“弄假成真”而非“弄巧成拙”(想耍手段而坏了事,贬义)。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答案 B
  解析 (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根据句子中“欣赏……却忽略……”可以看出,是有关取舍问题,故选用“买椟还珠”。(2)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是多条道路归一,故选“殊途同归”。(3)如临深渊: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面临危险,感到恐惧。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谨慎小心。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________去搀扶、去问候;一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3)近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________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做了充分的铺垫。
  A.不约而同 按部就班 坚苦卓绝
  B.不谋而合  按部就班  艰苦卓绝
  C.不谋而合  人云亦云  艰苦卓绝
  D.不约而同  人云亦云  坚苦卓绝
  答案 A
  解析 “不谋而合”强调的是策划和计划,而“不约而同”是指动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