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三单元 再现鲜活人物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写作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单元检测试卷(三)+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第7课+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第8课+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第9课+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训练目标 1.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2.学会用典型材料凸显人物的个性。
3.学习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
作为人,应有正面、积极的品性,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比如慈爱、善良等,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厌恶。人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语言、行为、能力、气质、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个个有不同。”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高级动物,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人在外貌、服饰上的区别了。
读文学大家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随着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命运的波澜起伏而感动着,想象着,反省着。很多很多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如侠义满天的郭靖、自强不息的简•爱、自轻自贱的阿Q……这是什么魔力呢?
成功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关键,不仅在于文字表现的技巧,还在于对人物个性特征的捕捉,这就需要有发现的眼睛,发现表现人物个性的事情。
作文命题:以“笑对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印象鱼尾纹
某天晚上,在餐桌旁。“外婆,这两天都只吃菜,没有肉啊!”我刚抱怨完,外婆哈哈大笑着说:“明天哪,可能连白米饭都没有了!”(1)我和外婆对视一眼,一齐哈哈大笑。
那是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是一位个子很高、皮肤白皙、气质高雅的老太太。她脸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角的鱼尾纹,那么深,又那么自然,自然到外婆笑的时候在眼角眯起一道深沟都不显半点突兀,反而更富亲和力。(2)于是鱼尾纹就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漾开来,外婆总那么乐观开朗、精神抖擞。而我,在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3)
上幼儿园时,我的成绩有点不好,当时成绩单采用的是5分制,我的各科成绩都是1分或者2分。我愧疚地对外婆说:“对不起,都是1分2分的。”
她眯起那道鱼尾纹说:“不要紧,不要紧,1分2分的加起来就有5分啦!”我问:“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起来吗?”她表情认真、果断地说:“当然,人生就是总和!”可是当时的我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清晰地记得那鱼尾纹漾着漾着,就漾起了一串爽朗的笑声。(4)
外婆从不开口问我学校怎么样,上课听得懂吗,唯独一件事她总是无休止地唠叨:“要带着笑容,好好跟别人打招呼。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5)说着,外婆眼睛眨巴眨巴的,眼角的鱼尾纹就更深了。因此我便留心要带着笑容、很精神地跟邻里打招呼。外婆说笑容是宝。她自己总是满脸笑容,所以邻居们跟她很合得来,也很乐意送她一些蔬菜、水果、糕饼点心的。
……
单元检测试卷(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梁启超传》序
刘再复
把一个人的传记几乎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史,只有通过梁启超的传记才可能。梁启超作为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他打通了中国近代史各类关键性人物关系,包括政治层面、思想层面、文化层面、国内外层面的关系。在各层各类能够呈现历史风貌的重要人物关系网络中,他是独一无二的起承转合且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除了得益于他先进的思想和巨大的多方面的才华之外,还得益于他本身的两大特点:(1)他是一个拥有巨大书面文字语言又拥有巨大行为语言的双重存在,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因此,他既与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的人物关系密切,又与政治界、军事界、外交界、教育界、财政界的人物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2)他除了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之外还拥有一种无人可比的极为“谦和”的性格魅力。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个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又极为“谦和”的人物,这就是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他们成就巨大,但从不称霸,“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与各类人物坦诚交往又不丧失原则。这种性格魅力使他能够与袁世凯这种人相克相生,从而构成近代史变化万千又有主线的极为精彩的一页。如果写《康有为传》,就很难选择以传主及人物关系为基本构架的写法。因为康有为虽然比梁启超更有原创性(指思想理念),也更有深度,但他性格专断、固执、主观,名声很大又霸气十足,远离谦和作风,所以人际交往既缺乏广度,更没有如梁启超与黄遵宪、谭嗣同等交往中所蕴涵的如歌如泣的诗意。
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而把握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这在海外的中国史研究中,也曾有人感悟到,值得一提的是约瑟夫•列文森。他在一九五三年完成的重要著作的题目就叫作“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其内容也是通过对梁启超传的写作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尽管列文森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这一著作却一直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他在书中留下一句著名的评价梁启超的话:“如果一个人拥有能够打开他所在囚笼的钥匙,那么他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梁启超早已冲破专制囚笼,并遨游于思想自由的普世天空与大地中。梁启超的思想体系,充满自由点,少有固定点。有人因此而攻击他“善变”,其实,他的所谓“善变”,恰恰是与时俱进,恰恰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不断地向真理靠近。他敬重自己的老师康有为,但是,当康有为与张勋勾结一起妄图复辟帝制时,他能不改变一下“忠于老师”的角色吗?袁世凯“借助共和”而和平终结帝制时,他与袁世凯妥协合作,而袁世凯“埋葬共和”复辟帝制时他则反戈一击,给袁氏以致命打击。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表面上看,这是变,而究其深层,他始终不变而一以贯之的则是他的爱国之心,他的救国激情,他的把中国从专制引向共和、引向富强、引向自由的努力。(略有删改)
1.下列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启超打通了中国近代史政治、思想、文化、国内外层面的关系,也打通了当时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
B.梁启超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因此,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
C.梁启超在思想上比康有为更有深度,在人格魅力上又能胜出一筹,不仅能以谦和之风与人相交,更有如歌如泣的诗意交往的经历。
D.梁启超总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我执”,破“他执”,破固定点。因此,他的思想体系,充满着自由点,而少有固定点。
答案 B
解析 A项应为“各类关键性人物之间的关系”。C项根据原文可知,康有为在思想上比梁启超更有深度。D项因果倒置。
2.下列对《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一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该书作者约瑟夫•列文森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既反映了梁启超的思想体系,又了解把握了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
B.该书对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进行剖析,具有深远意义,因而成为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C.该书作者认为梁启超早已不在自己的囚笼之中,因为他拥有打开囚笼的钥匙。尽管作者英年早逝,但这一评价却让读者铭记于心。
D.该书主要是通过写梁启超的传记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这方面与国内的《梁启超传》大体是一致的。
答案 B
解析 该书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谦让,能够不失原则地与各类人物交往。这种性格使他与袁世凯时而妥协合作,时而反戈一击,因而有人攻击他善变。
B.梁启超一方面具有书面文字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行为语言的能力;他既创造了巨大的“知”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行”的体系。
C.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而又极为“谦和”的伟大人物。他们“但开风气不为师”,成就巨大,却沉稳谦和,令人敬仰。
D.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从深层看,他其实始终没有变,以一颗爱国之心贯穿他的整个人生。
答案 A
解析 原文有特定情境,并非“时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楼道里的小狗
顾东升
第一次见到这只狗,是在五楼白老师家的门口,楼道很窄,它看到我时神情有些惶恐,左躲右闪。我有点好奇,却也并没有太在意。随后一连几天都看到它,才从妻子那里得知了一些缘故。这只流浪狗是白老师带着“嘟嘟”遛弯时遇到的,大概是因为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