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20字。
建构中学《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策略
江苏海安雅周中学   徐大才   226641
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育出现两次大的改革: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一次是90年代后期。80年代的改革,主要成果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探索,涌现了像钱梦龙、魏书生这样的语文教学专家。这一次主要是在教育观念上的变革。因此它的影响将更深远。
语文界曾就语文的学科性质进行了大规模的讨论,由教学大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新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转变,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迈出了关键而又坚实的一步。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亮点:
1、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过去的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习结果,不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等:
3、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打破学科中心论,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4、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应倡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课程标准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反对离开教材思想内容的纯工具训练。
2、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空泛分析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3、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写作中学习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语文知识只起辅助作用,也就“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4、重视开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5、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征,用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应该多诵读,让学生细细体会我国文学作品的音韵美。整体把握整句、整段、整部分直至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这与零敲碎打的分析是针锋相对的。当然,强调培养语感,强调整体把握,不是说不搞一点分析。问题是,这分析应该是科学的;局部分析要与整体把握紧密结合起来。
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建构:
一、发展实践性:一种课程的语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