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道小题,约18050字。
厦门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必修4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当炉卖酒 繁文缛节 残羹冷灸 节外生枝
B. 风和日丽 杳无音信 古陌荒阡 嗜杀贪淫
C. 礼上往来 咄咄逼人 走头无路 恭聆大教
D. 纂夺王位 归根结蒂 枯燥无味 阴谋鬼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项,“当炉卖酒”的“炉”应为“垆”,“残羹冷灸”的“灸”应为“炙”;C项,“礼上往来”的“上”应为“尚”,“走头无路”的“头”应为“投”;D项,“纂夺王位”的“纂”应为“篡”,“阴谋鬼计”的“鬼”应为“诡”。对于字形题,要注重平时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注意那些自己容易出错的字。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济南市一福利院专收鳏寡孤独的老人。老人入院全部免费。日前已经有22人入住。
B. 商务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撕下了美国冠冕堂皇的面具。揭露了美对华贸易战的真相。
C. 本届世界杯。德国队在速度和对抗上已无优势。只能靠经验去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
D. 越往前走。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就越大。命运就越为休戚相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作答时注意辨析各个选项中词语的意思及其用法,A项,鳏寡孤独: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不专指一个,不能作定语。B项,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多用于贬义,合乎语境。C项,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合乎语境。D项,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合乎语境。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 。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①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②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③这倒不是因生活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第③句“这倒不是因生活之艰辛或苦恼所致”,紧承前面“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第①句又紧承第③句,第②句的“因为”内容是对其前面“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的解释,所以选C项。
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设九宾于廷”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B. 《苏武传》中“位列将。爵通侯”的“列将”是对一般将军的总称。“通侯”是汉代最高一级的爵位名。
C. 《望海潮》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凤池”即风凰池。是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D.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片神鸦社鼓”的“社鼓”指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社日。是古时祭祀谷神的日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历法等文学常识。作答时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D项,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______,______”两句以秋、夏两季典型风物具体表现了西湖的清雅美好。
(2)《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词人在回首风雨历程时已经忘怀荣辱。超乎物外。
(3)《醉花阴》中“______,_____”两句。词人将自己和菊花相比。勾画了一位因相思而消瘦憔悴的清雅女子形象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当年的繁华景象、英雄业绩已在风雨沧桑中一去不返了。
(5)《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宣言必辱相如。是因为他认为自己“_______”,而蔺相如只凭口舌之劳。却位居自己之上。
【答案】 (1). 有三秋桂子 (2). 十里荷花 (3). 回首向来萧瑟处 (4). 归去 (5). 也无风雨也无晴 (6). 帘卷西风 (7). 人比黄花瘦 (8). 舞榭歌台 (9).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桂子”“萧瑟”“无晴”“卷”“瘦”“舞榭”“攻”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
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武能网纺缴 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④单于愈益欲降之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A. ①③/②⑤/④/⑥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①⑥/②④③⑤ D. ①③/②/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活用现象。①“武能网纺缴”中的“网”,名词活用为动词,结网;②“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③“皆共目之”中的“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瞪;④“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降”,使动用法,使……投降;⑤“而相如廷叱之”中的“廷”,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朝廷上;⑥“间至赵矣”中的“间”,名词活用为状语,抄小路。所以①③名词活用为动词∕②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⑤⑥名词活用为状语,因此选D项。
7. 下列各句与例句画线部分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 子卿尚复谁为乎
D.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与例句画线部分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为定语后置句,A项“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B项“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状语后置句;C项“子卿尚复谁为乎”,是宾语前置句;D项“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是判断句。所以选A项。
阅读《苏武传》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初,武与 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 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 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赐钱二百万以葬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 惶恐饮药而死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