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字。
2018届高三语文复习:见微知著,识微见远——人物微评论 (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以人物微评论为载体,力图达到:
1.通过评论作家及其他人物,掌握评论以议为主,揭示本质的特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素材。
2.在语言表达中融合修辞运用、标题拟写、配合关键词解说等语言运用要求。
总体要求:文字精要凝练,贴合人物特 质;
运用修辞手法,传递传神笔力;
提挈灵魂精华;浓缩拟写标题;
配合关键词语,获得心灵启迪。
学习任务一:从课本旅程出发
人物微评论,古已有之,著名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论及王羲之“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两个词语就写尽了王羲之书法及其神采。
1.请参照示例,从以下课本作者中选择一位来写人 物评论。
海子、沈从文、史铁生、杨绛、汪 曾 祺、刘亮程、梁思成、海因里希伯尔
要求:①字数150字左右,文段中使用一种修辞(如对偶、排比、夸张、拟人、引用、对比、反复、反问、设问等)。
②为人物评论拟写一个标题。
③为评论文段配三个关键词。
示例:
史铁生:向死而生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 的“写作之夜”, 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 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对比)
配合关键词:身体残缺与思想健全 苦难中升华的生命哲学 厚重的心灵之书
学习任务二:拓展我们的心灵
以下作家也可能是我们所熟识的:余光中、冯骥才、叶嘉莹、白先勇、李叔同、木心、季羡林。请选择一位来写人物微评论,也可以自行选择上述名单之外的作家。要求如上,示例如下。
示例:
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精卫鸟”
作为作家,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俗世奇人》仿佛天津卫的风情画;作为文化研究者,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一直关注着文化遗产,尤其是城市化过程中古村落的保护。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独特的生活方式,一些就安放在这些古村落中。“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精神DNA,就是保护我们的根,没有文化与精神的根,我们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引用)
配合关键词:守望者 文化责任感 把根留住
学习任务三:联系中深度评论
“‘联系’,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社会的人和事,是一个共同体,而每一 件事,都有它的坐标。只有这样的视野和框架下,你才能看清楚一件事。如此,你在讲述它的时候,才不仅是在讲一件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