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7290字。

  莆田第六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卷语文
  (必修5+选修诗歌板块1)
  试题Ⅰ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写意的困境与突围
  林 木
  目前中国画界有个悖论让人十分好奇。一方面,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的倡导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写意画早已陷入困境。
  目前的一些展览,工笔画的参展及获奖作品数量绝对在写意画之上。又如在面对现实的一些创作领域,大写意更显尴尬。20世纪以来对中国画的历次批判,其实矛头主要是冲着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去的。不论康有为、鲁迅还是徐悲鸿们,批评的都是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而对工笔画不仅没批评,评价还很高,尤其对以宋画为代表的中国院体工笔画系统反倒有极好印象。不仅当时的中国知识精英是如此看,国外的学者也这样看。
  正因为写意画目前的窘境,所以倡导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呼声不绝于耳。尤其是一些强势人物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倡导,更使这个问题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个焦点现象。
  写意画的窘境其实是与对写意画的认识直接相关的。如写意画就是“写”,而“写”就是“以书入画”,“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线条入画,尤其是以行草书入画。不仅当以如此线条入画,还当以水墨为之。这样,大写意画语言的套路就定型了:急速的行草书法中锋式线条加水墨入画,这是写意画的笔墨套路。写意尤其是大写意当然还不能画得太实,必须简。岂不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么?八大山人已是榜样之榜样,你还敢画实画繁么?于是简笔造型是又一套路,一些大写意画家画得儿童画一般,技巧全无。写意画还有题材套路,其中又以传统文人画之“四君子”梅兰竹菊为千年不易之“母题”。千年以来,成千上万的画家迷恋简笔造型,画同样已成套路的相似性的题材相同的母题,怎么可能不相似不雷同!就算是龙虾珍贵,天天吃顿顿吃也会吃倒味!今天的水墨大写意就好像是我们国画界的“龙虾”!
  画界吃腻了“龙虾”时,当代工笔画横空出世:你用急速的行草用笔,我用严正的楷书用笔;你儿童似的简笔造型,我则严谨的写生写实;你天天画千年不变的传统母题,我画天天看到的丰富无比的现实生活;你用单纯至极的水墨,我用千变万化的色彩;你总是老气横秋的古典意趣,我幅幅生气勃勃的现代情感……倡导写意画的人总把写意或大写意当成中国画的本质,所以他们的倡导总是义正词严。对中国绘画来说,通过主观表达的需要主观化地改造对象以应表达的“意象”才是中国绘画体系的核心。这样,宫廷表达的富贵意象成为院体画工笔画,宗教表达的神圣意象成为宗教画,民间表达的吉祥意象成为民间画,文人表达的超然意象成为文人画……各路数的传统绘画中还可再分一些绘画类型,如此看来,把大写意标榜为中国绘画的核心绘画,把大写意精神标榜为中国绘画核心精神,既不合情理,亦不合史实。“写意”之前中国就没有艺术精神?
  写意困境如此,水墨大写意就没有出路了?当然不是。当代画坛仍有不少突破常格以写意或大写意名世的优秀画家。既然上述关于写意的套路成了障碍,但写意的内涵,那种狂放、那种力量、那种无所拘束一往无前的精神气势不可以发扬光大吗?笔者在贾浩义的画册中还能看到他早年用过、今天还在流行甚至倡导的水墨大写意人物画,形很准,笔墨也很好,但如果没有对中国意象本质的哲理探索、对写意内在精神的深入把握、对写意语言的自由转换,一如今天画坛绝大多数写意画家那样,能有今天风格独特而备受称赞的老甲吗?
  (选自2015年8月9日《中国文化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年以来,包括徐悲鸿在内的大家对中国画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写意画上,而对工笔画却持不仅不批评且赞赏有加的态度。
  B. “急速的行草书法中锋式线条加水墨入画”,这是写意画的笔墨套路,言下之意是写意
  画还是要画得简一些。
  C. 大部分画家均存在一种观点,写意或大写意应当成为中国画的本质,所以这部分画家总是义正词严地为之呐喊与欢呼。
  D. 用严谨的写生写实,画丰富无比的现实生活,采用千变万化的色彩,体现生气勃勃的现代情感,这是当代工笔画的一些特点。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相同的套路,相似的题材,那些重点画“梅、兰、竹、菊”的写意画和重点画“龙虾”的国画,都陷入了绘画的困境之中。
  B.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非八大山人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评论画的好与不好,如果以形似为标准,这样的见识跟小孩子差不多。
  C. 作者列出“工笔画”“宗教画”“民间画”“文人画”等例子,表明作者并不认同大写意为中国绘画的核心绘画,大写意精神为中国绘画核心精神的观点。
  D. 作者认为,我们应当拓宽写意画的惯常套路,突破常格,不断加强对写意本质的探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意画的窘境其实是与对写意画的认识直接相关的”,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如何看待这种窘境与我们对它的认识有关联。
  B. 著名文学大师鲁迅曾说过“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划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的话,这话是针对写意画来说的,并且是在批评写意画。
  C. 文中的老甲,即贾浩义,当代著名大写意水墨画家,有着对写意内在精神的深入把握,风格独特而备受称赞,有别于一般的写意画家。
  D. 一些强势人物对大写意画的大力倡导,致使这一问题成为当今中国画坛的一个焦点,客观上也就造成了目前写意画的窘境。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等,本题以古代画论为材料考核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1. 选项A 对应文章第一段中的“不论康有为、鲁迅还是徐悲鸿们,批评的都是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而对工笔画不仅没批评,评价还很高”;选项B对应文章第四段中的“急速的行草书法中锋式线条加水墨入画,这是写意画的笔墨套路。写意尤其是大写意当然还不能画得太实,必须简”;选项D对应文章的第五段中的“我用严正的楷书用笔”“我幅幅生气勃勃的现代情感”“我画天天看到的丰富无比的现实生活”“我用千变万化的色彩”“我则严谨的写生写实”等信息,均没有错误。选项C项,“均存在一种观点”的并非“大部分画家”,而是“倡导写意画的人”选项混淆范围。
  2. 选项B 对应文章第四段中的“岂不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么?八大山人已是榜样之榜样,你还敢画实画繁么?于是简笔造型是又一套路,一些大写意画家画得儿童画一般,技巧全无”。选项C对应文章第五段中的“宫廷表达的富贵意象成为院体画工笔画,宗教表达的神圣意象成为宗教画,民间表达的吉祥意象成为民间画,文人表达的超然意象成为文人画……各路数的传统绘画中还可再分一些绘画类型,如此看来,把大写意标榜为中国绘画的核心绘画,把大写意精神标榜为中国绘画核心精神,既不合情理,亦不合史实”,选项D是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概括。三个选项均为正确选项。A项, “国画”“陷入了绘画的困境之中”在文中没有依据, 无中生有。
  3. 选项A分析句子和含义和作用,没有错误;选项B结合文中的句子“不论康有为、鲁迅还是徐悲鸿们,批评的都是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可知鲁迅批评写意画,而选项中的“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划是鸟,不知是鹰是燕”正是写意画的特征,由此断定该项正确;选项C根据文中最后一段中的“笔者在贾浩义的画册中”“对中国意象本质的哲理探索、对写意内在精神的深入把握”“风格独特而备受称赞”等信息可知正确。D项,原文内容应该是先有写意画的窘境,于是一些强势人物来倡导,致使其成为一个焦点。选项因果倒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鞋摊
  左岸
  于守桥临近下班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小枣来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小枣是来自乡下的小姑娘,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在这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角落,摆了一个三平米大小的修鞋摊。老于天生八字步,两只脚后跟外侧先着地,时间长了鞋就容易磨偏,偏大了,老于就去找小枣修鞋,一来二去就和小枣熟了。
  小枣上面有三个哥姐,出生不久都先后夭折。她娘怀她的时候,爹又患病离世:剩下孤儿寡母,家境越加贫寒。小枣一狠心撇下娘,一跺脚来到这里。了解小枣的不幸遭遇后,帮助小枣就成了老于生活的一部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