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道小题,约18260字。
长乐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宣泄 寒暄 渲染 喧宾夺主
B. 门扉 徘徊 悱恻 文采斐然
C. 青冥 沧溟 薄暝 死不瞑目
D. 谛听 孝悌 啼哭 涕泗横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项,读音依次为:xuān、xuān、xuàn、xuān;B项,读音依次为:fēi、pái、fěi、fěi;C项,都读作míng;D项,读音依次为:dì、tì、tí、tì。
2.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王无罪岁 非战之罪 B. 以秦王属吏 骑能属者
C. 引诸侯兵 引兵渡河 D. 项王壁垓下 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A项,“罪”分别译为怪罪;罪过。B项,“属”分别译为托付;随从、跟随。C项,“引”都译为带领。D项,“壁”分别译为驻军,在……扎营;壁垒。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患:祸害
B.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毛病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D.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答案】C
【解析】速:招致。
4. 选出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①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 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之是到的意思。而后人哀之,而是顺接关系,后一个而是转折关系。辇来于秦,于是到的意思,后一个于是比的意思。第一个焉是..的样子,第二个是这。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再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5.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 智勇多困于所溺
D.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情况。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A项为被动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故选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④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A. ①③⑤ B. ②④⑦ C. ④⑤⑦ D. ③⑤⑦
【答案】C
【解析】本题检测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情况: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变化;⑤名称说法改变;⑥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7. 下列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C.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尔三矢
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A项,“以”,两者都是介词,用,;B项,“而”,前者表顺承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C项,“与”,前者意思是“结交,攀附”,后者是“给”的意思;D项,“其”,前者为语气词,表祈使语气,可翻译成“一定”,后者为代词,代指那些事情。故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多于南亩之农夫”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B. 此项王也
C.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式。例句“多于南亩之农夫”是状语后置句,A项“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为状语后置句。B项“此项王也”判断句。C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D项“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概念:所谓倒装句,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分类: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即谓语前置)。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 ③④⑥ B. ①⑤⑦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答案】D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