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00字。
《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文章使用到的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理解作者将人类和动物界通过音乐的认同,表现出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只讨论,不要求掌握)
    【教学重点】
    1、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2、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1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导入语: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通常人们把音乐分成了若干个类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么自然界也有音乐吗,如果有的话,是怎样的音乐呢,是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关注:
    2、介绍作者:托马斯·刘易斯
    指读课文68页下的注释,并补充:作者是一个具有先进的生态观、生命观和社会观,而又无比痴迷音乐(巴赫的协奏曲)的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二、解析课文:
    1、速读课文,提问:本文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哪些,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举例子和作比较
    1)举例子:
    第三~四段:白蚁,在蚁穴中用头部敲击地面,发出打击乐式的声音,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就像定音鼓的谱号”,用以说明:
    “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
    第六段:蝙蝠,尽管发出的许多声音是为了捕获昆虫的需要,但是某些声音还是毫无功利目的,而只是为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时的娱乐的;
    第七~八段:众多动物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脚爪、头部、腹部、牙齿、口唇、胸脯、骨节、咽喉等,被用来发声,构成一个不甘寂寞的音响世界。
    第九~十段:鸟类的歌声,说明:
    动物在许多事务性的声音(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之外,还会发出“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第12、13段:举了成群的蟋蟀或蚯蚓、结队的鲸鱼和海鸟的合奏曲、交响乐的例子,说明作者为大自然的雄浑天籁所感染,并让读者也相信:这些曲调式真正的音乐。
    2)作比较:
    第五~六段:把生物的声音与人类作了类比: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卡塔声理解为“警告的呼唤”、“求偶的信号”、“领土占有的宣言”等,显然是牵强可笑的,同理,人类也不能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如上的具体意义,第六段举了蝙蝠的例子补充说明这个道理。
    第11段:将生物的音乐于人类的音乐做类比。作者认为:原始人的创作歌曲与洞穴岩画一样,唱歌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生物体本能需要。由此可以类推:
    动物发出的声音中,也必然有超功利性的、纯粹娱乐或审美的音乐。
    第14段:又一次用外星人听人类音乐的误会来类比说明:音乐并不具备某种特定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