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小题,约10780字。
唐山一中高一年级2018年10月份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一.基础知识(4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惆怅(chàng) 漫溯(sù) 骨髓(suí) 碣石(jié)
B.颓圮(pǐ) 长篙(gāo) 埋怨(mái) 凌侮(wǔ)
C.叱骂(chì) 忸怩(ní) 美姬(jī) 收盛(chéng)
D.拜谒(yè) 冰屑(xiè) 荆棘(jí) 遒劲(jì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苍海桑田 慷慨 斑斓 笙箫 B.按部就班 偏袒 寥廓 彷徨
C.轻歌慢舞 箕踞 鲰生 漂泊 D.切齿拊心 凄婉 青荇 榆荫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又叫“曲词”或“曲子词”。由于大多数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词有许多调子,每调有一个名称,即词牌。根据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B.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曹刿论战》《荆轲刺秦王》都选自《左传》。
C.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相传是西汉的刘向编著的。这部书记事写人生动形象,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D.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这部历史著作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开创了我国古代历史纪传体的先河,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群像。鲁迅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指晋文公、秦穆公,都位列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最常见的说法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文公。
B.春秋时期天子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
C.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体例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以其无礼于晋
B.所以遣将守关者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D.嘉为先言于秦王 良曰:“长于臣”
6. 下列加点的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迟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晋军函陵 函封之
C.又前而为歌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常以身翼蔽沛公 吾得兄事之
7.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不敢与忤视 (逆,迎着 ) 进兵北略地 (掠夺、夺取 )
B.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品)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
C.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走向前 ) 右手揕其胸 ( 刺)
D.血濡缕 ( 浸湿、沾湿) 请辞决矣 (请示)
8.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 尽失其度 (常态)
B.鲰生说我曰 (年轻人)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掷击)
C.臣愿得谒之 (拜见)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