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7080字。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十月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锤炼 宛然 晕圈(yùn) 恹恹欲睡(yān)
B. 纯粹 落寞 热忱(chén) 拈轻怕重(niān)
C. 浮躁 甬道 愧怍(zuò) 入不敷出(fū)
D. 沉缅 殉职 荒谬(miào) 汗流浃(jiā)背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就此重大突发事件,我新华社 发表严正声明。
(2)他就是这部小说中男主人公的 。
(3)这两个人从小天各一方,素未谋面,还要请你 一下。
A.受权 原型 引见 B.授权 原形 引荐
C.授权 原型 引见 D.受权 原形 引荐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看儿时形成的好奇心保持得怎么样。
B.考察中国国情可以预见,中国今后的民主法治建设更可能采取立足民主、务实渐进的方式, 逐步实现制度的进步和升级。
C.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互联网内容的冲击,好读书,读好书变成了一件 奢侈的事情。
D.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把禁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正当行为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不要幻想成功之神会被你微不足道的努力所感动,主动跑过来和你拥抱亲吻;也不要幻想胜利之果会装在盘子里,端到你的餐桌前尽你开怀享用。
B.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C.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整 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惧。
D.曾经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上概 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名士风度
①古话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风流”或“名士风度”,在中国典籍中常常见到,今天的人们也不陌生。只是在今天,“风流”二字的含意多了一点言外之意,言“风度”,才使大家感觉是完全的褒义。其实,风度、风骨、风格、风尚、风韵、风姿、风流等一批以风领起的词语都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内蕴体现于外表的观感,犹如微风拂面,看不见却感觉得到。因此,“风”与“流”在此意思相同,而人物的内涵旨在理想追求,因此用“度、骨、格”这样略显硬朗的字来形容也更准确一些。名士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代表着中国士人文化的一种精神品格,以至于风流、风度之外,还有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表达。
②名士,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士。何谓士?
③首先,士不是贵族。其次,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士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追溯其源,士是西周国家官职(天子、公、卿、大夫、士)的最低一级,士即武士。西周是奴隶主贵族的国家,爵位和官职都是世袭的,朝廷中的重要职位由贵族即有爵号者担任,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士不在其中。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天子失语,诸侯称霸,诸侯衰微,大夫擅权,大夫衰微,家臣执政。衰微的贵族不仅丧失了权力,也失去了田产和奴隶,沦落为平民,无以为生,就有人开始以过去专为贵族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来谋生,招收生徒,教授礼乐,中国从此有了私人办的学校。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门下弟子三千,可谓盛矣。这些学成的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一言得用,平步青云,一国不用,去之他国,朝秦暮楚,即为常事。这些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故统称为士,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近乎后来所说的知识分子。这样原来最低的官吏——士就变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通过学习而成为具有知识的人,武士也就转变为文士,读书人。到了战国时期,士是官员的预备队,管子将其描述为“国有四民,士、农、工、商”,故所谓四民,既是四种职业,其排序也传达了四种职业的社会地位。
④儒家学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占居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和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学以政治伦理为纲,标举“忠”与“孝”。读儒经可以入仕为官,有两种途径:一是博士弟子,即官方招收的大学生,学成后由朝廷授予官职;二是察举,即道德名声杰出者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朝廷授予官职。儒学从此大盛。政府的引导与禄利的刺激使两汉社会笼罩着浓郁的道德风气,儒学的忠孝观念可谓深入人心。但是,禄利刺激的影响最终却使东汉后期的社会风气转向了浮华虚伪,朝廷中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这就激起了坚守儒学伦理道德的士人的强烈不满,奋起批评朝政。他们主要是两部分人,一是朝廷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官员,一是京城大学里的太学生。他们高举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民众的拥戴,社会名望极高,人们称之为名士。名士言论的锋芒所向,民众齐指,使宦官浊吏如过街鼠人人喊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而受到威慑的宦官则利用皇帝来打击、镇压这些名士。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被镇压打击,民众由此而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逐步导致东汉王朝的灭亡。
5.阅读第①段,对于“风流”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人的心目中,“风流”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但在魏晋时期,“风流”实则完全是褒义。
B.“风流”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眼睛看不见,但是心灵却可以感受得到的人的内蕴。
C.用“风流”来形容人具有理想追求,没有用“风度、风骨、风格”这些硬朗的字眼形容准确。
D.除“风流”“风度”外,还可以用“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来赞誉中国名士的精神品格。
6.对于“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