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雪庐夜话
——品读古代文学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河南省舞阳县一高 张奇航
飞雪的冬日,虽昼短夜长,除了拥炉听雪之外,剩下的似乎就只有寂寥了,但也正可借此静一静平日里难得一静的心,于故纸堆中随手捡一本发黄的书,斜倚在火炉旁的藤椅上,带着半睡半醒的眼神,就火品书,打发大雪封门后的无聊时光。
信手翻动着书页,斜倚的身子猛地端坐起来,昏睡的眼睛骤然为书中几个女子的名字所刺痛。
刘兰芝,有着“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的美貌——这是一个让天下男子动心的女子。作为女人,有此一条足矣,可她还兼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之才艺,有“昼夜勤作息”的勤劳,这些是当代MM们所无法企及的。更难得的还是她被婆婆驱遣之时仍没忘一大早“上堂拜阿母”,但得到的却是“阿母怒不止”。一方是懿范彬彬,一方是撒泼耍横,这对比之中却更见刘兰芝之美。如此集美丽、才艺、礼德于一身的刘兰芝,最后竟然落得个“举身赴清池”的下场,后世男子也不知为此唏嘘几许,落泪多少。真不知当时的社会怎么如此混帐。
杜十娘也有着类似的命运。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节。讲的是浪荡书生李甲,骗取了京城名妓杜十娘的感情,后杜十娘自赎其身,自筹钱财,资助并跟随已落魄京城的心上人李甲同返故里,途中又被李甲转手卖给他人作妾,杜十娘悲怒盈胸,与整箱珍宝俱沉江底之事。我也曾为杜十娘嗟叹不已。暗想:杜十娘到底要什么呢?是象普通烟花女子一样渴望自由之身吗?不,这个她已经有了。若仅仅为了自由,她大可不必沉江。她是为了随便找一男人过普通生活吗?似乎也不是。假若真是这样,她为何不舍李甲而追随孙富?抑或不齿孙富的行径而找一乡下庄稼汉嫁了,凭一箱珍宝,终了此生亦非难事,也不用自沉江底呀?可见杜十娘之悲在于昔日心许之人乍变恶魔以及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与眼前残酷的现实的巨大反差。刘、杜二女都是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者,刘兰芝之死还有心上人作陪,相比,杜十娘的命运就更加孤苦悲惨了。
还有就是杨玉环。《长恨歌》说她“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貌美才艺均不下刘兰芝与杜十娘,若在今天,她至少也是一个“腕儿”。但我总感觉她身上没有刘兰芝与杜十娘的自尊与清高,缺乏一种抗争的意识,故而我认为她还不能算个“人物”,充其量不过是个“花瓶”罢了。不过对于她在马嵬坡被陈玄礼无辜逼死,颇感不平,对她我虽不钦敬却有深深的同情与怜悯——为什么“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时,却是她“婉转蛾眉马前死”而不是“重色思倾国”的唐玄宗?也许陈玄礼之流会搬出“红颜祸水”之辞相对,说杨玉环“媚惑圣听,致使皇上荒废朝政、天下大乱”。可是,作为一个任人摆布的弱女子,昏君想临幸她,她又能如何?要么像刘兰芝、杜十娘那样“举身赴清池”,要么只有顺从“承恩泽”了。把“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安史之乱”的责任一股脑儿全推到杨玉环的身上,让如此美人瘦肩承担全部山一样重的历史责任,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果真如此,那唐玄宗也真够无能的。说白了,代表民意的陈玄礼不好批评唐玄宗,但国家出了这么大的祸,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吧!那就找一个吧——就是你杨玉环啦!可怜的杨贵妃便红消香断无人怜了,她只不过做了历史的替罪羊罢了。
有着类似命运的还有一个陈圆圆,就是吴梅村先生《圆圆曲》中说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红颜”。关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一事,一些混蛋腐儒似乎是从陈玄礼那里得到了遗传——又一起唱起了“红颜祸水”的老调而大骂陈圆圆狐媚乱政,仿佛明朝的灭亡都是陈圆圆一手造成似的。还是吴梅村明白事儿,一句“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揭了吴三桂以女色亡家叛国的老底儿,替陈圆圆说了一句公道话。仔细想想:男人做错了事却总拉来女的垫背或做挡箭牌,也真够无耻的!
最后再说说《桃花扇》中那却奁斥奸、大义凛然的李香君。孔尚任写此剧是为了借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离合之情诉亡国之悲的。其中李香君与上述刘、杜、杨、陈四女相比,是我最爱而敬重的人物。首先,她也是一位爱情主义者,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其为侯方域守楼撞地、血溅诗扇的行为与刘兰芝、杜十娘并无二致。此外,她还坚决拒绝权奸阮大铖为收买侯方域而送给她的妆奁,其深明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