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9高三语文写作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一:+文本的类型、特征及阅读步骤-2019高三语文写作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doc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二:文本中图表的解读-2019高三语文写作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doc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六:比较新闻和报告材料异同-2019高三语文写作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doc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三:信息的比较与辨析-2019高三语文写作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doc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四:选择题解题技巧-2019高三语文写作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doc
实用类文本考点之五:归纳概括内容要点-2019高三语文写作阅读预热+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讲解
  文本的类型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除文字外,还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考生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从近两年全国卷试卷选文和命题情况看,新闻阅读一般采用二至四则非连续性材料,这些材料由调查报告、时评、通讯、综述、表格、图片等不同类型的新闻片段组成,围绕一个新闻话题或调查主题,从不同视角、不同群体、不同类型等角度对话题或主题进行介绍、说明、阐释,或分析评论。综合高考情况,可以发现:一是新闻调查、新闻时评、新闻综述等“新”素材片段成为非连续性新闻阅读的主体;二是选文一般在1 100~1 300字之间,有的在正文之外,会附加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三是非连续性文本,调查、时评、述评等不同类别的文本在同一主题下编组而成;四是非连续性新闻文本主题有两个特点:①贴近现实社会,合乎“社会话题”的要求;②文本主题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实用特征显著。试题设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选择题有四选一和五选二之分,涉及面较广,既有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有对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考查;简答题主要考查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
  对于连续性文本,即由句段构成的文本,阅读的目的主要是理解、分析、鉴赏与评价。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的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应该关注五个层面:查找和提取信息,对文本形成整体理解,解释文本信息,反思和评价内容,反思和评价形式。
  高考试卷中的新闻阅读材料,多为调查报告(新闻调查)、新闻时评、新闻综述、新闻访谈、消息通讯以及统计图表的片段材料,一般以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呈现。
  新闻的文体特征
  1. 消息。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其中,导语是考查的重点。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简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导语的类型 直接性导语,直接陈述新闻事实。
  延缓性导语,通常设置一种现场感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作用 从内容角度分析,导语属于什么类型,写出了什么事实,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
  从结构角度分析,导语概括了哪些新闻事实,总写了什么,引出了下文哪些内容。
  从社会、读者角度分析,导语中所写的中心事件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和价值,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
  考点讲解
  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同样一个新闻事件,角度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因此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就成了新闻的常见题型之一。
  多则新闻材料阅读比较题设题点有对内容、侧重点、对象、体例、手法等方面的比较。目前主要考查对内容、对象、侧重点等方面的异同比较。无论哪种比较题,都需要阅读新闻材料。对于多则新闻材料的阅读,应该先分析单则新闻材料的内容、侧重点,再综合分析多则新闻材料的共同点,结合新闻文体的结构特点就能迅速把握作者的观点、新闻的意义与价值,答题就能得心应手了。
  比较与辨析题型答题策略
  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内容要点的概括,除直接要求概括某段信息外,还有比较分析的形式。在《考试说明》所给的题型示例中,其提问方式是:阅读某两段材料,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1)题干中有“比较”“异同”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等字样。
  常见设问方式:
  (1)材料×和材料×关于某问题的表述有哪些异同?请概括说明。
  (2)阅读材料×和材料×,分析说明它们报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材料×和材料×都主张××××,但理由各有不同,请说说它们各自的理由。
  对于以下三种比较题型,应把握其不同的答题要领:
  1.报道信息异同比较题。首先在导语中筛选每则材料的内容要点,确定材料内容的不同点。其次在材料主体内容中分点比较。
  2.报道侧重点、不同点比较题。除要通览全文外,应关注材料的主体部分,它是对新闻事实的展开,最能反映报道的重点。还应注意新闻体例的不同。体例不同,手法就不同,体现侧重点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消息多用数字说明情况;述评消息多边记叙消息边用议论性语言分析消息产生的原因、结果;消息评论多在消息后用质问、结论性语言评论消息的意义、价值、影
  ……
  考点讲解
  概括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形式确定的前提下,概括新闻内容成为主观题的考查重点之一。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都考查了概括能力。新闻类文本考查的归纳与概括,主要是新闻事实有哪些、是什么,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等。本考点要求从整体上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分清报道的角度与侧重点。
  新闻的内容要点,既可以指构成非连续性阅读文本的中心,也可以指构成新闻的每则材料的中心或主要信息,当然也可以指某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
  概括方法
  1.抓住关键信息,联系整体揣摩。对非连续性新闻文本而言,首先要辨析清楚具体的新闻文体,如新闻调查、新闻报道、通讯、新闻时评、新闻综述等,按照文体确定关键信息所在;其次,要抓住调查报告的数据、事实、结论,新闻时评的观点、见解,新闻报道的导语,新闻综述中陈述的事实等,概括提炼主要信息或中心。
  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对每则新闻材料切分层次,提炼中心句或关键词,这是归纳概括新闻内容,准确抽取每则新闻材料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概括材料要点”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材料的内容要点,既可以指整篇文本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指某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
  常见设问方式
  (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2)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3)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4)有关部门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两项)是
  (6)阅读材料X和材料X,简要说明某一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7)请结合材料概括某方面的影响(价值)(作用)。
  (8)题干中有“材料”“方面”“哪些”等字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