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90字。
《活板》备课资料
【重点难点点拨】
一、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二、相关背景介绍
我国印刷术起源于古代的印章和刻画,唐朝开始有了雕板印刷术,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一卷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印本书。雕板印刷到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此后,元代科学家王祯制作木活字,明代出现了铜活字和锡活字,清朝后期采用了铅活字,并引用至今,现在则广泛使用电子照排进行印刷了。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注释①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意思是“用雕板”。②尚:副词,还。③为:动词,做。
注释①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②始:副词、才。③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④典籍:国家重要文献,这里泛指各种重要书籍。⑤为:是。
以上为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的历史。“盛”字前面用“尚未”修饰限制,说明雕板印刷唐时已有,但还未普遍应用,“始”字说明五代是雕板印刷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皆”字说明应用的广泛。“已后”点明应用普遍的时间,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简述雕板印刷的历史,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板印刷术作铺垫。
以下为第二部分(第2段),具体说明活板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注释①布衣:古代没有官职的百姓穿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昇(shēng):同“升”。②为:发明。“为”在作动词用时,基本意思是“做”,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用一个恰当的动词。
这一层交代活板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庆历中”,交代活板发明的时间。“布衣”点出发明者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又”字呼应上文,表明活板术与雕板术的源流关系,同时自然引出下文对活板术的详细介绍。
注释①其:指活字板印刷的。②胶泥:黏土。③一印:一个字模。④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意思是“用火”。⑤令坚:即“令之坚”,兼语“之”代字模,省略。
注释①设:设置。②其:指铁板的。③以:用,拿。④之:指“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