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00字,指导详细具体,实例丰富。
诗歌语言鉴赏炼字专题教案
作者:杨春河
教学目标:鉴赏品味诗歌的关键词语
教学重难点:品味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总结法、讲练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讲解1课时,巩固练习1课时)
 一、考题展示:
1、  2003年高考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键的一句。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国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二、考题鉴赏
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要用极少的文字,在极小的篇幅里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就特别讲究语言的凝练,讲究一字传神,于是有了“诗眼”之说。读诗要注意“诗眼”,即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那个字,正确理解它所蕴含的情思。比如,林逋《山园小梅》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诗,由五代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但比较起来,林诗虽仅改变两字,境界却明显不同。“竹影”无竹形之特点,“桂香”又缺乏桂花的风神;而“疏影”却描出了梅花稀疏之貌,“暗香”飘出了梅花清幽的芬芳。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此点睛之笔,使梅花神态活现出来。柳宗元的《江雪》:“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既有沉寂清冷的生活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傲岸卓立的情操,若换用别的字,就很难表达如此丰富的内容。读诗时,除了注意“诗眼”,还应注意那些用得准确、生动,或者感情浓烈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和数词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时的艺术效果。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三个动词从不同的角度将陡峭的山崖、汹涌的骇浪、滔滔的江流诉诸读者眼前,集中突出了赤壁战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例题《过香积寺》考查的正是“诗眼”之说,即某一句诗中关键传神之字,该题第三联的“咽”、“冷”两字就是极为生动传神的。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三、总结探秘
高考比较注重诗歌关键词语的考查,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