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欣赏<br>
<br>
第一节 张爱玲简介<br>
<br>
张爱玲(1920-1995)出身于上海,名门闺秀。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1995年的中秋前夕,75岁的张爱玲在美国的公寓里孤独地离世。这位本世纪中国最优秀、最惊恐不安,也最沉静的女性作家,为其传奇般的一生画下了一个诡异的句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四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晚年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她的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几乎都是以上海、香港等大都市作为背景的。她特别敏感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一份独特的见解,一种越轨的笔致,给人一种苍凉美艳的感觉,十分耐人玩味。<br>
<br>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br>
——张爱玲 <br>
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 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 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br>
——张爱玲 <br>
有时晚饭后灯下两人好玩,挨得很近,脸对脸看着。她的脸好象一朵开得满满的花,又好象一轮圆得满满的月亮。爱玲做不来微笑,要就是这样无保留的开心,眼睛里都是满满的笑意。我当然亦满心里欢喜,但因为她是这样美的,我就变得只是正经起来。我抚她的脸,说道:“你的脸好大,象平原缅邈,山河浩荡。”她笑起来道:“象平原是大而平坦,这样的脸好不怕人。”她因说水浒里有写宋江见玄女,我水浒看过无数遍,惟有这种地方偏记不得,央她念了,却是“天然妙目,正大仙容”八个字,我一听当下呆住,竟离开了刚才说话的主题,却要到翌日,我才与她说:“你就是正大仙容。”但上句我未听在心里,央她又念了一遍。<br>
(胡兰成)<br>
<br>
比如张爱玲谈西洋提琴与中国胡琴,分不清是说音乐还是说人生:<br>
我最怕的是凡亚林,水一般地流着,将人生紧紧把握贴恋着的一切东西都流了去了。胡琴就好得多,虽然也苍凉,到临了总像是北方人的" 话又说回来了" ,远兜远转,依然回到人间。( 《谈音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