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10120个字。
2018-2019学年度(上)半期考试
七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酝酿(liàng ) 窠巢(kē ) 黄晕(yūn )发髻(jì )
B.水藻(zǎo )吝啬(shè ) 花苞(bāo )棱镜(léng )
C.静谧(mì )撑伞(chēng ) 莅临(lì)看护(kàn )
D.应和(hè )高邈(mào) 咄咄(duō )逼人菜畦(qí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朗润嘹亮抖擞干躁B.伫蓄喉咙睫毛响晴
C.铃铛粗旷干涩 澄清D.屋檐凄冷地毯蟋蟀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81岁李敖拄拐散步体力不支,和以往上节目时的咄咄逼人判若两人。
B.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C.花丛下那些平日里静默的蚂蚁,此时正在呼朋引伴,一起往蚁穴里搬食物.
D.黄金周第四天,北京开启风雨模式,雾霾大军从今起将远离北京,国庆游客喜出望外。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观沧海》这首古体诗中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
D.《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5.下列各项中敬辞谦辞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舍弟好使性子,还望多包涵。
B.今日造访寒舍,聆听诸位高见,真是茅塞顿开。
C.这是敝人拙作,请您赐教。
D.我家家教很严,家父常告诫我要清清白白做人。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B.晚空中一轮中秋的佳月遥挂,夜风轻拂,像是一曲思念的音符,弹奏着牵挂,慰藉飘零在异乡的魂梦。
C.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D.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7.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两个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乙“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甲】文中的“他”是;【乙】文中的“他”是。
8.今年秋季学期,对于全国上千万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三门课的课本和原来使用的教材不同,这三门课是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新生们统一使用的是被称为国家统编教材的“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三科新教材”。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部编本”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诗词为主,如《木兰诗》《游子吟》《出塞》《过零丁洋》《示儿》,还有一些文言文,如《愚公移山》《<论语>十二章》《<孟子>二章》《出师表》《少年中国说(节选)》;增设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部编本”教材注重强化革命传统教育,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颖同学近来总是担心文言文太多太难,怕自己学不好。请你给她介绍一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打消她的顾虑。(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