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410字。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赵晨光 孙夫振 审核人: 裴芳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眼下,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没有什么比谈论人工智能更酷炫的了。 但问题在于,许多科幻电影、电视剧都设想了最终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霍 金就曾表示了这种担忧。
  其实,无论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或是霍金的担心,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对于人类 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这种不确定,既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在于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可能造成冲击的不确定性。
  其实,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基于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即使 像所谓的“神经网络”这样的名称,听着特别玄,但它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还 是要差上很多级别,它们仍然只是建立在神经元连接机理的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
  并且,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都局限于某个极窄的范围之内,不要说超级智能, 即使是简单的跨界,也要做出很大的调整,才能实现。
  当然,你可以说,还是存在某个时刻,人工智能就是变得比人类聪明了。我们假设 真的存在这种可能,那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具备某种意识,不管这种意识是否跟人类相 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人工智能为什么要来消灭人类呢?为什么一定要与人类为敌呢?
  更何况,人类现在对于自身的意识、伦理、思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又是什么, 尚不清楚。如果机器真能自主产生意识,那也只能说,这是宿命。
  相较于这种可能性非常微小的威胁,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 度产生的冲击。这种冲击,并非人工智能的主动行为,而是当其改变目前的生产行为方 式后,人类社会自身适应、调整自身制度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
  虽然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消灭近半数的工作岗位,但失去收入的只是普
  通的劳动者而已,企业却可能因此受益,甚至获取更多利润。那么这些利润、财富该如 何分配呢?很大可能是这个社会的财富将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正如英国乐施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所言,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八个人,拥有 财富是人类总体财富的一半。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革命加剧这种趋势,结果又会如何? 社会的不公平将会是极大的问题。正如上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劳动与资本关系发生 了变化,进而产生了福利制度和福利国家。现在,我们更紧迫的事情,恐怕不是去想, 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识后,会如何消灭人类,而是在面对新的劳动关系、新的生产方式
  时,人类社会的制度究竟应该怎么调整。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摧毁人类,那一定不是因为人工智能觉醒,而是人类在这 一波的社会关系变化中,自己失控了,放任极端化的社会制度出现,破坏了其自身生存 的基础。这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带来的,还不如说是人类自身的不可靠所导致的。
  (摘编自南方时报网,有改动)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是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它只是一种粗浅的数学模型。
  B.人工智能中即使能够建立所谓的“神经网络”,也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相差甚 远。
  C.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可能会大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威胁。
  D.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还改变了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
  2.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多科幻作品设想了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霍金也表示过对未来人类命运 的担忧。
  B.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可能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的不确定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
  制度的冲击。
  C.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会变得比人类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一定会与 人类为敌。
  D.人工智能如果能摧毁人类,更可能是人类在适应新的一波社会关系变化中,自身失控
  而导致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存在一种两难境地,人工智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 其发展也有诸多不确定性。
  B.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应用上局限于极窄的范围之内,但如果做出足够调整,也有可
  能实现产品的简单跨界。
  C.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尚且有限,人工智能能否自主产生与人类相同的意识对于人类来 说更是不能确定之事。
  D.如果人类在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失控,破坏了人工智能生存的基础,就可能使得人工智
  能反过来摧毁人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三 幅 画
  宗 璞
  ①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 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②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③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 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