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70+12500字。
2018初升高语文衔接 专题十九 作文概述
小引:作文的重要性
“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如其人,写作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学好语言能锻炼思维、培养品格、提升境界。语言是意识的外壳,写作是意识的广播体操。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于字词句段篇中指挥千军万马,在起承转合处洞察世事人生。在此过程中,人的思想中散碎的东西条理化、整体化、美化,认识在起伏前进,悟性在螺旋上升,格局在跨越扩展,境界在逐级攀升。久而久之,人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会变得更严密、清晰,口头表达和沟通会变得更生动、顺畅,从而性格也会变得稳重、成熟、优雅、有涵养。
没有理解能力,理科成绩受影响
理科试卷也依赖于理解分析能力,这都与语文水平、作文水平有直接关系。读题是解题的前奏,解题是读题的继续,实践证明,大部分答不出的题看似是因为不会做,实质是因为读不懂隐藏的逻辑关系,如小学生做数学题,80%是语文的问题,而非数学本身的问题。另外,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是影响得分的更深层、主要阻力,每临大考老师们所要求的“回扣课本基本概念、公式、定义”就是要学生们不断加深对他们的理解与把握。
没有扎实基础,高段学习更吃力
事实证明:作文尖子生升入高年级,学习成绩大多优秀,约占三分之一。90%以上的初高中学习尖子生,都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可见阅读写作能力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之强。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好的语文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知识理解难度的不断加大,学习其他课程只会倍感吃力。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是无比坚实的基础,能够让孩子在学习其他各学科的过程中事半功倍,这种益处会伴随着孩子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作文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中高考整体各科目题量变大,对读、写能力要求非常高,好多考生时间不够用,很多人试卷没写完。
作文基础不扎实,在时间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完成语文考试?又如何能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如何避免因为作文基础的薄弱而导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毁于一旦?从现在做起,从此刻做起就是最好的选择,提笔成文、文不加点的能力绝非一夕之功,需要科学系统的培训学习,需要长期不断的日积月累,需要持之以恒的用心锤炼,需要打好过硬的写作功底。本专题主要讨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注意事项。
新材料作文写作技法指导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材料(内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头;但从表现形式上看,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限定话题,允许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读,从中提炼出不同方面的话题,进而确立其文
……
2018初升高语文衔接 专题二十 作文概述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技法指导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给考生创设出一个情境(或提供关键词、名句),呈现相关或相对的问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这类作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绝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公理婆理众说纷纭,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从2015年开始出现,现在大有在高考中一统天下的气势。
作文命题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作文分类 作文特点
议论文 你看出了什么?(考的是观点)
话题作文 你呈现了什么?(考的是文采)
材料作文 你表达了什么?(考的是结构、思维)
任务驱动型作文 你判断了什么?(考的是论证)
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往往要求考生能够由事入理,表达对现实的思考。这里的“事”,不是简单的事例列举,而是要透过事件的表现,看到事件的本质,认识到事件本身造成的影响;这里的“入理”,也不是简单的评论,而是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此及彼,认识到问题的关键症结。要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以在表达上调动丰富的情感,突出文章的思想内涵。具体写作时,可以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组织文章内容,对生活事理进行充分解读。
传统型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比
传统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说理要求 空泛议论(从材料理出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 就事论事、议不离事(依“事”说理,呈现思维的深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