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90字。
酬赠诗_《节妇吟》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酬赠诗的基本特点。
          2、学习《节妇吟》诗中在表达感情时所使用的委婉曲折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点:1、学习诗中的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法:合作探究(“读-译-思-辩-仿”模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计划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在唐代,诗歌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比如,要感谢一个人,要拒绝一个人,要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忙,人们往往都愿意拿起笔来,信手写就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交与对方。而这一类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酬赠诗”。
说起酬赠诗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等就属此类。
二、《节妇吟》
(一)整体感知[读、译]
1、首先请大家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请科代表领读)
2、请预习小组展示预习成果——生字词的注音。
3、介绍作家张籍;解题(什么是“节妇”?)。
4、学生对照注释看原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指出来,教师点拨、答疑。[译]
(二)合作探究[思]
A、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深刻把握本诗的情感脉络,我们需要在诗句之间加上一些关联词。下面,我们来尝试一下。
B、结合关联词,对照原文,分析句中所蕴涵的情感。进而分析主人公情感上的矛盾。
(具体结合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对“君”的埋怨——对“君”的感激——为“良人”自豪——对“君”的感激——对“良人”的忠贞——对拒绝“君”一事感到遗憾、哀伤。)
矛盾:“我”应该忠于“良人”,但是我也感激于“君”对我付出的真情。面对矛盾、痛苦,渴望别对方所理解。
B、 这种写法的好处:(教师提示)
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
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
C、 那么,这位女主人公在拒绝第三者的追求时,她给出了哪些理由呢?请你结合诗句回答。
何不相逢未嫁时?(我已出嫁,要守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