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20字。
江南的冬景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比较手法的运用,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设想]
  1.本文体现了郁达夫散文 “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的特点,在学习时,主要采用文本研读的方式,通过问题讨论来理解、体会。
  2.文章利用多处对比来突出江南冬景之美,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作者联想的思路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使用。
  3.使用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韦庄的词《菩萨蛮》吗?(多媒体展示:韦庄《菩萨蛮》)这是江南的春天,那么江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江南的冬天》(多媒体展示)。
  二、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郁达夫(1896.12.7-1945.9.17)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1914年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2年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8年12月至新加坡,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三、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冬天很好,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好”字?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