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330字。

  甘肃省陇南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2018. 11
  Yuxingjiaoyu整理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三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了“黄河”和“孤城”,这曾引起过疑问,因为凉州城(今武威县城)离黄河还远,两者为什么会同在一起出现呢?最近又有人怀疑当时凉州所属是否有临近黄河的城。
  凉州古来原是一个广泛的地区,并不是单指凉州城说的(当然凉州城也无妨称凉州),而且最早的凉州城也不在武威。两汉以来凉州本指当时陇右一带,<后汉书》卷三十三,凉州刺史部下,就列有陇西郡、武都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当时凉州刺史治陇城,在黄河以东,所以凉州原来就是横跨黄河的。据<后汉书》所载,陇西郡有城十一,武都郡有城七,金城郡有城十,武威郡有城十四……全部凉州所属总计约八十城,城不可谓不多。三国以后凉州移治武威,而唐代又以河西幕府为重镇,因分为河西、陇右两道,河西道设凉州都督府仍治武威。<唐书》凉州都督府、姑藏(即武威)条下,又载置有阜兰府、贺兰州等八州府。而《唐书》兰州条下则载:“贞观六年又督西盐州,十二年又督凉州。”兰州(即金城郡)是黄河边上的重镇,又是陇西与河西的通道,所以与凉州关系密切。凉州都督置皋兰府,这说明凉州东南郡是直达黄河边上的,其东北部又置贺兰州,也是直临北部黄河西岸的,然则黄河西岸均属凉州府,岂非十分明显?这也就是所谓河西一带,而这里既设有州府,又岂能没有大小城堡,这是毋庸置疑的。
  凉州一带说来即河西一带,而《凉州词》也就是泛写这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它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唐人的许多<凉州词》都可以说明这个,虽然凉州城是凉州的中心,是河西幕府的所在地。至于唐诗中写这一带边塞时,其区域则往往更偏东些,首先陇西与河西就时常是分而不清,这是由于古凉州原是横跨黄河的,而陇西一带又是古凉州的中心,长久以来即在边塞诗中出现,形成一种传统的概念。如王维的<陇西行》写陇西而远到了凉州的酒泉郡,而耿湋的《凉州词>歌凉州实际上是描写了陇西一带,然则唐代地理分区上虽划为陇右、河西两道,而陇西与凉州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则是近似的,陇西在河东,凉州在河西,诗人笔下的凉州因此并不是远离黄河的,薛逢的《凉州词》所以说“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凉州与九曲黄河是同其命运的,又岂止是某处沾上点边而已。至于当时的某些城堡,则可能不复存在。王之涣的诗大约是写在初入凉州境时,不禁会想象着整个凉州,因而提到了玉门关,这仍是一个凉州的泛写。从诗中“一片孤城”的形容看来,城大约也不甚大,历史上不一定留下了记载,本身也不容易保存。究竟是哪一座城,这就难作具体的考证。但是《凉州词》之所以写黄河边上的风光景物以及城堡,则是无可怀疑的。
  (摘编白林庚《唐诗综论•说凉州》)
  l.下列关于“凉州”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凉州在古代原本指的是一个包括凉州城在内的广泛的地区,最早的凉州城并不在武威,直到三国时期凉州才移治武威。
  B.两汉以来凉州指的是当时的陇右一带,当时凉州刺史治陇城,在黄河以东,由此可见凉州原来专指黄河以东的地区。
  C.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汉代凉州刺史下辖多个郡,每个郡又都有多座城,凉州管辖的城总计约八十座,数量很多。
  D.从《唐书》的记载来看,唐代凉州的东南部一直达到黄河边上,东北部直临北部黄河西岸,所以河西一带毗邻凉州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由王之涣的<凉州词》引JLH问题:凉州所属是否有临近黄河的城。
  B.文章引用《后汉书》《唐书》的记载,以翔实的史料说明了黄河附近有凉州辖区的城。
  C.为了说明凉州与黄河之间的附属关系,作者列举了不少写凉州、黄河的唐诗作为例证。
  D.文章第二、三段采用并列结构,分别从史料记载和唐人诗歌来论证凉州有临近黄河的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兰州地处黄河边上,是连通陇西与河西的重镇,与凉州有密切的关系,唐代河西一带设有凉州府,那里肯定有一些大小城堡。
  B.唐代凉州城是凉州的中心,是河西幕府的所在地,但唐人的许多《凉州词》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而是泛写河西一带边塞的。
  C.虽然唐代地理分区上陇西和凉州分处河东和河西,但是它们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是近似的,诗人笔下的凉州并不是远离黄河的。
  D.因为古代凉州的城堡数量太多,而且年代久远,所以现在难以具体考证m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到的“孤城”是哪一座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木桩
  苏亦
  薇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刘老头每年秋冬时节在文庙街卖烤红薯,一卖就是七八年,看着客人递钱时仍盯着手机的双眼和行色匆匆的背影,他明白就是再卖上七八年,他仍然是文庙街的陌生人。
  这座城市的冬日漫长酷冷,但刘老头每天都会诚恳地缓缓推着他烤红薯的铁皮车子,出现在昏暗的晨光中,那时辰,路灯通常还没有熄灭,他坐在暖黄的灯光里,不吆喝,也不像其他商贩那样把钱盒放在趁手的位置,连人带车像一棵古老又踏实的木桩,不粗壮,但足够稳妥。
  刘老头以前是个教师,每月有退休金;他儿子很出息,在一个大城市工作,每月汇来的钱足够让他活得更安逸。亲戚朋友没人明白他干嘛非得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