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针对课程标准中对诗歌改写的要求进行设计,体现了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实用性强。约3460个字。
作 文 指 导 课
教学内容: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教学目标:
一、变换文体,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使其内容具体丰富。
二、学会从诗歌中提取主要信息,根据诗歌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想象进行改写。
教学重点:
1、 提取原诗中可扩展的信息。
2、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使叙事内容丰富的方法。
教学设想:两课时完成,学生写作实践可延至课下完成。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二、学生先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原诗。
卖 炭 翁
白 居 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了解内容大意及诗的揭露“宫市”的掠夺的本质和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性质,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主题。)
三、生阅读原诗和陈颖莹同学的改写的文章。
卖 炭 翁(改写)
陈 颖 莹
一道灰烟穿破了绸般的云层,袅袅地向着苍穹而去,似乎正在向上天诉说着这座山中的悲凉。
上终南山只有一条路,一条未经开凿的依着山石对着终日不散的云雾的泥土小径。很少有人上终南山,因为山路之险与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老人。他已年近古稀,家中贫苦不堪,儿子被迫服役,生死未卜,老妻终日以泪洗面。良田万亩、珠宝无数的地主,因为老人家中没有劳力又交不起昂贵的地租,就收回了老人的租地,还带了一帮家丁把老人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抢了去,说是抵没交的地租。为此,老人曾到县衙去击鼓叫冤,但财大气粗的地主做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