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3800字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选修1第二单元复习测试题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边的(1)—(3)题。
夜 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诗的第一、二、四句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夜雪的?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这用的是什么方法? (2分)
答: 。
3.该诗是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折竹声”三字不仅显示了冬夜_____ ___的特点(1分),更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阁江犹唱《后庭花》。
水龙吟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妁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讲东。
4.请就这两首诗词,谈一下咏史诗的特点?(6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边的5、6题。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3分)
答:
6.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20分)
走近芦苇
①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下有一大片芦苇,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能接受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