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道小题,约8250字。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满分:150分 时长:150分钟
  客观题部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40分。
  阅读《故都的秋》,完成1-5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色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C.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D.院落秋色  秋槐落蕊  北国秋蝉
  2.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3.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4.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6.下列对《诗经•氓》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沉痛的心情,回忆了恋爱生活感受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发人深思。
  B. 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C. 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注意情与景的结合,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 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歇辞。“颂”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采用四言体,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D.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始于《楚辞》。
  9.对于《孔雀东南飞》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是南朝的徐陵。
  B.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中常用的托物起兴的手法。
  C.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D. 乐府诗汉武帝时设立的官署,它收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文体,它是附着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
  B. 王安石的作品主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这部集子是以他的籍贯命名的。《游褒禅山记》是其中的名篇,本文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一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的散文。
  C.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草圣”, 《兰亭集序》就是其代表。
  D.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 黄苏”;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自创“苏体”。
  11.下列句中的“赋”与《赤壁赋》中的“赋”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④汝岂得自由
  ⑤怨灵修之浩荡兮            ⑥佩缤纷其繁饰兮
  ⑦挟飞仙以遨游
  A.③⑤⑥                    B.②⑥⑦
  C.①④⑦                    D.②③④
  13.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      B.而今安在哉?  
  C.有碑仆道          D.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兰亭集序》节选,回答15-17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