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940字。
(衡中同卷)2019年调研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
语 文 试 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洋政策是国家以海外国家关系、海上贸易为对象制定的政策。海洋政策的制定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首先就是国家安全利益。维护国家的统治区域安全,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对统治者来说无疑是首要的、根本的利益。同时,国家对于海上安全利益的追求,不仅是为了海上的安宁,也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国家统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国家对政治利益的追求,是与经济利益相互联系的;而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其意义不仅在于国家的经济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长,国家的安全和政治制度的巩固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自宋元以来,官方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已呈现出越来越严密的特点,元朝“官本船”制度的出现,“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造船给本,令人商贩,官有其利七,商有其三”,显示出官方直接参与海外贸易的趋向。明朝国家直接垄断海上贸易,实行朝贡贸易与海禁相结合的海洋政策,通过大规模国家航海行为——郑和七下印度洋,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阶段,以强盛的国力为后盾,维护了南海至印度洋区域的海上秩序;而同时严禁私人出洋从事海上贸易。《大明律》中“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条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货物、船车并入官。”这样,民间海商实际上只能从属于官方朝贡贸易,通过朝贡贸易中的互市交易进行商贸活动,无法发挥其主动的作用。民间的私人贸易互市,这也就是在以往研究中常被忽略的明朝官方管理下的民间海上贸易部分。事实上,朝贡贸易本身也包含着一定的民间海商的对外贸易,原因在于有贡就有市。明人王圻曾言:“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互市。”
明朝把朝贡和贸易,或者说把外交和通商完全合二为一,形成了其海外贸易政策的鲜明特征,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国家全面垄断海上事务。朝贡贸易与海禁政策的制定,遂使民间海商完全退居到从属官方朝贡贸易的地位。
从全球史的视野来看,全球化始自海上,不能只是强调西方海上作为,而忽视了17世纪是中国海上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西方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中国的海商集团。在全球化开端的时候,中国海商适应全球海上发展大势,是海洋上的佼佼者,成为维护海上秩序的主体,更在海上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全球第一个经济体系的建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万明《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七下印度洋是国家行为,其政治意义是维护了南海至印度洋区域的海上秩序。
B.《大明律》对私人从事海上贸易做出了规定,视情节不同制定了不同的处罚措施。
C.“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指朝贡贸易本身带有互通有无的互市贸易性质。
D.外交和通商的关系即朝贡和贸易的关系,明朝将其合二为一,特色鲜明,影响重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从理论高度论述了海洋政策的制定对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B.文章结尾作者从全球史的高度阐明了中国17世纪海上贸易的地位和历史性贡献。
C.文章第二段通过元朝与明朝的对比,强调了明朝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严密苛刻的特点。
D.文章运用典型事例,并多处援引文献资料,使论述有理有据、明晰具体,更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相较,前者更重要,没有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也就难以保障。
B.明朝的朝贡贸易属于官方行为,它为民间海商提供了便利,但又限制了其主动性。
C.明朝的海禁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这种国家垄断海上事务的做法弊大于利。
D.作者认为那种西方国家在全球化发端于海上起到了巨大作用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沉 香
鲍尔吉•原野
在海南,我见到了沉香树。外观上,沉香树并不比其他热带树木更奇特,像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在人堆里并不扎眼一样。沉香树不会如椰子树高耸入云,也不会如木棉树开花热烈,(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它酝酿中的来生。如果没有发现树木伤口的结痂,如果没人去烧这块木片似的结痂,世上就没人知道沉香。
是什么人会想到烧一下沉香树伤口的结痂?为什么是烧呢?他可能把热带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都烧过,嗅一嗅哪个香。即便被毒树熏至昏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