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题,约7020字。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抽测)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得分 阅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 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 的。
A.崇敬 欣赏 景观 称赞
B.崇敬 鉴赏 奇观 赞扬
C.推崇 鉴赏 景观 赞扬
D.推崇 欣赏 奇观 称赞
2.下列关于句子主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句子主干:老人喝泉水。
B.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句子主干: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
C.他给我拣定了靠近车门的一张椅子。
句子主干:他给我拣一张椅子。
D.邓稼先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句子主干:邓稼先是儿子。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我国古代清明插柳折柳戴柳的习俗,始于唐朝。唐高宗于三月三日游春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后来,老百姓将此演化为插柳,每逢清明,家家户户将柳插在井边,成语“井井有条”,就是来源于此。
人们虽然自己乐于佩戴柳枝,还将它插在门楣之上,用以避邪。有的地方还用面和枣做成飞燕,再用柳枝串起来,插到门上,称作“子推燕”。传说清明节这一天百鬼出没,人们一边要祭扫祖先的亡灵,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与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将他们阻挡在家门之外。柳,便成了人们避邪的武器,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鬼魂的侵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清明处处插垂柳,院宇深深绿翠藏”,清明的诗没有娇柔没有做作,提笔就是直抒胸臆,这也是其他节日的诗所不能比拟的。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即是是节气又是节日。草木回青,万物萌发,柳又是最早给人们报告春天消息的植物,所以, 。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2)根据上文,在文末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符合文意的比喻句。(3分)
得分 阅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