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2道题,约7900个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chéng 清分qí 和ǎi 花团锦cù
着(▲)落脑髓(▲)搓捻(▲)咄咄(▲)逼人
2.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10分)
⑴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⑶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⑸▲,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⑹▲,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⑷▲,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一句,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规律和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4分)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要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自己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自己。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欣慰安慰承担承受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反映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也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宋代被列为“四书”之一;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他们的作者朱自清、老舍、鲁迅也都是享有盛誉的现代文学大师。
D.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自己的父亲,后者谦称对方的父亲。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季札①之初使,北过徐君②。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③,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④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