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950字。

  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
  钱念孙
  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无形部分。有形部分多半呈现在如家训、家规、家谱,以及各种祭祖追宗仪式等方面;无形部分则主要凸显在长者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以及由此形成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家族气质风貌等方面。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强调君子人格对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各类家训、家谱中星罗棋布。著名的《颜氏家训》开篇就呼吁家族成员,要追随学习明达君子:“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家谱记》也说:“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归有光认为,家族成员只有以君子为楷模,行仁义、重孝道,家族宗法才可确立,立宗法方可成世家,成世家方可正风俗,而正风俗,则将仁孝品德彰扬于世,进而代代绵延,形成世有君子、代有贤良的良性循环。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亍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清代宰相张廷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成本于一气,则孝弟亲睦之意,油然自生。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渐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
  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而得出的结论或者说给出的答案,又十分相近乃至多有重合。君子文化为什么能够沉入并浸透历代家训家谱而成为普通百姓广泛认同的价值导向?为什么历代世家望族的家训、族谱等总是以君子文化为主调凸显家族文化特色?其原因和奥秘就在这里。
  (选自2018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风是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
  B.家风包括家训、家谱等有形部分以及家庭生活习惯和家族气质风貌等无形部分。
  C.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形式各具白己的特色,而其中宣扬的内容基本一致。
  D.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但两者谈论的中心相同,结论也十分相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家谱家训与君子文化的关系为立论基础,提出家谱家训可以传承君子之风的观点。
  B.文章通过对“家国同构”观念的分析,阐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与君子文化的价值观高度契合。
  C.文章第四段以《颜氏家训》和《家谱记》为例,论证了君子人格对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意义。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突出君子之风的社会价值,并深入探究如何以君子之风促成风俗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文化是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B.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生动体现为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
  C.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有助于将崇德向善之风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
  D.君子文化能够深刻影响历代家训家谱,是因为家族文化以君子文化为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城里放羊
  沈俊峰
  我也吃惊,怎么在城里放起羊来了。
  我住的地儿是五环外,门前有一条古老的河。我喜欢绕河散步,从河这边散到河那边,再散回到河这边。
  河那边有一座园子,我爱去那园子。一大片林子,高耸挺拔的,低矮粗壮的,皆蓬勃茂盛。尤其是那一小片松树,弯曲虬劲,枝干粗壮,虽不高大,却透着灵气,透着青春的光彩。紧紧聚拢的松针,根根向上,像是把日月精华都修炼成了内心的强大。
  步入那片松林,我会独坐或静站一会,听松毛拔节或落下。那些细微的声响,心有灵犀才听得灵动,像冬夜的落雪。离开的时候,再贪婪地深吸几口那熟悉的松脂的淡香,真是一种奇妙的享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