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5030字。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试卷
语文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25分)
1.请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句。(3分)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 ▲ ▲ ▲ ▲ ▲ ▲ ▲ ▲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⑴作揖▲⑵顿开茅塞▲⑶shà▲白⑷zhì▲之不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浒传》采用先合后分的链式结构,先讲述梁山英雄聚义再重点刻画单个英雄。
B.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短篇小说集,它是古代讽刺小说杰出的代表。
C.《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由西汉学者刘向汇编整理而成,有三十三篇。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内容反映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4.下列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基因编辑婴儿引发人们思考: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边界在哪里?
B.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C.一代武侠泰斗金庸辞世,有人感叹:“金庸之后,再无江湖”。
D.许多人热衷圣诞节等“洋节日”,却忘掉了我国传统的节日。
5.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4)▲,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6)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7)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8)▲,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古代诗人多借“弓”的意象来抒发豪气。苏轼“▲”,一展太守意气;辛弃疾“▲”,常忆战场英姿。(用《江城子》《破阵子》中的诗句填空)
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4分)
好的小说大都给读者两度的满足,首先是文字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使读者欢喜感动,紧接着的是读者陷入沉思,他想到许多东西,他所想到的比他所看到的更多。前者为 ①▲,即感性的满足;后者为 ② ▲,即理性的满足。理性的满足应由感性的满足引发,小说以故事发挥其感性的力量,“说故事”使小说可以跟诗或散文表达同样的主题而又和诗或散文分途。“只有一个故事而已”是一篇价值很低的小说,完全没有故事可能不成其为小说。
(1)横线上应填写的短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具体的思考 ②抽象的感受 B.①抽象的思考 ②具体的感受
C.①抽象的感受 ②具体的思考 D.①具体的感受②抽象的思考
(2)用一句话阐述什么样的小说是“只有一个故事而已”。(2分)
▲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4分)
野步
[唐] 许棠
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
路无人到迹,林有鹤遗毛。
物外趣多别,尘中①心枉劳。
沿溪收堕果,坐石唤饥猱②。
(选自《全唐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兰泽、云泽两叔③
[明] 袁宏道
长安沙尘中,无日不念荷叶山乔松古木也。因叹人生想念,未有了期。当其在荷叶山,唯以一见京师为快。寂寞之时,既想热闹;喧嚣之场,亦思闲静。人情大抵皆然。如猴子在树下,则思量树头果;及在树头,则又思量树下饭。往往复复,略无停刻,良亦苦矣。
尊叔虽居深山,实享天宫之乐,不可不知。双桂树下,酒瓮如人④,树皮如蟒,黄山青色,万片飞来,更不知有寒暑之易,及人间爱别离⑤之苦。由此观之,虽得一官亦当掉臂不顾明矣。
(选自《袁中郎随笔》,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
【注释】①尘中:俗世。②猱:猴。③兰泽、云泽:均为袁宏道的堂叔公。云泽,爱松竹深信佛理。④酒瓮如人:云泽嗜酒。⑤爱别离:佛教用语,指与亲爱的人、事、物离别。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唯以一见京师为快( ▲ ) (2)人情大抵皆然( ▲ )
(3)及在树头(▲ ) (4)略无停刻(▲ )
8.用“/”为句子标两处停顿。(2分)
虽 得 一 官 亦 当 掉 臂 不 顾 明 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