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道小题,约23090字。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期(qī)功    央浼(měi)      巢穴    应接不遐
  B. 窸窣(suō)   迤逦(yǐlǐ)     愁怅    碎琼乱玉
  C. 逋(bū)慢    省 (xǐng) 亲   岑寂    轻鸢剪掠
  D. 优渥(wó)    贮 (chǔ) 存    泅水    锱珠必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期(jī)、应接不暇;B项,.窣(sū) 、惆怅;D项,贮(zhù)、锱铢必较。
  2.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活用类型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俊采星驰②眄庭柯以怡颜③《齐谐者》,志怪者也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⑤谨拜表以闻 ⑥襟三江而带五湖
  A. ①⑥/②⑤/③/④
  B. ①⑥/②③/④/⑤
  C. ①④/②⑤/③/⑥
  D. ①④/②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活用类型归纳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考生要先把握词语本来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①④都是名词做状语,“俊采星驰”的“星”意思是“像繁星一样”;“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中“犬马”意思是“像犬马一样”。②⑤都是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中“怡”意思是“使……愉快”;“谨拜表以闻”中“闻”意思是“使……闻”。③“《齐谐者》,志怪者也”中“怪”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异的事情或现象。⑥“襟三江而带五湖”中“襟”是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襟。故选C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B. 于是怅然慷慨
  C. 腹犹果然    D.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C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D项,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建立组织等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复驾言兮焉求
  A. 而刘夙婴疾病
  B. 而莫之夭阏者
  C. 宇文新州之懿范
  D. 访风景于崇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项,被动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点睛: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5.下列选项中,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结草衔环:典出魏颗和杨宝两个施恩受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B.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C.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后泛指写定著作。
  D. 仲秋:时节纪月法,“伯”“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八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伯”应改为“孟”。
  6.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    既:完了,尽
  B.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即:靠近
  C. 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                    疾:速度
  D.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恨:怨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寡人无疾”中“疾”如解释为“速度”,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出自《扁鹊见蔡桓公》,文中扁鹊见到蔡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由此可知,句中的“疾”意思是“病”。故选C项。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全部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迅的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
  ②导师告诫他,在应聘顺利时,当你的经历获得赏识,眼看可能拍板成交的当口,切莫得鱼忘筌。
  ③在这次成语大赛中,他虽然没有胜出,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④我们本着让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不期而遇的目的,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⑤他为人严谨,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是咬文嚼字的,这种认真的态度很值得提倡。
  ⑥三明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不但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而且还诞生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此处还没有成功,不可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相遇,与“精心组织”矛盾。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含贬义。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二、现代文阅读(2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而言,气质所指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人,而较少与国家联系在一起。那什么是大国气质呢?大国气质就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