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5题,约35960字,有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新华日报》)
  (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一人遭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
  B.大络,终至退学;校园里充斥着“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争论。
  C.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为生计忙碌着。
  D.各种压力之下许多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以致于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严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B. 本文以“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为论题展开论证,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
  C.第五段从宏观上指出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增加了论证的深度。
  D.“精神亚健康”弥漫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膨胀的消费思潮使我们的精神加剧萎缩,我们被裹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身心交瘁。
  B.无论是从心灵层面,还是生存状态来看,理想和激情的缺失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
  C.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就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
  D.创造文化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的一种必要手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3分)
  2.(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厂子
  曾平
  村主任把大家叫到他家外面的坝子上开会。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孩子。身强力壮的男人全跑到城市打工去了,到春节,才像鸟儿一样飞回来。村主任的 咳嗽比往常认真了好多。他要宣布重大决定时都咳嗽得厉害。
  村主任说,人家乡长,像龟孙子,陪了三个月,王老板才答应过来!
  村主任又说,你们不晓得,为了把王老板拉到我们坝坝村,乡长喝了多少酒!三个月没下战场,五次差点儿住院!
  大家对乡长喝不喝酒不感兴趣,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村主任非常清楚。村主任接着说,把地交给王老板,一亩地,人家给一千斤谷子。一亩地,起早摸黑地干,一年收多少?满打满算,八百斤。还没算化肥、种子、汗水。现在啥都不干,坐在家里,一年的收成全进屋,还多二百斤。
  坐在家里收成就能进屋,大家求之不得,就叽叽嘎嘎地热闹起来。
  村主任的大嘴巴继续翻动,说,王老板说了,今天签合同的,一人奖一百块。一百块是多少?一百五十斤谷呢。村主任从裤腰带里取出一摞叫合同的东西,来回在大家面前晃,说,签了就是钱哟!
  大家都签上大名,然后领走一百元的奖金。
  推土机轰隆隆地开进大家的土地,厂子一天天地耸立起来,一根大烟囱,高得像要插进蓝天白云里面。
  大家问,这王老板,建的啥厂哟?
  村主任说,今年租地的谷,王老板给了没?
  大家说,给了!算成钱,安逸。
  村主任说,安逸你还操啥子闲心?村主任叼着带过滤嘴的香烟,反剪着手,到厂子去了。村主任兼着厂子的副厂长呢。
  没多久,大家把村主任围住,还是在他家坝子边。不同的是村主任家房子的外墙全贴上了白花花的瓷砖。村主任说了,明年春天,村上盖一座四层的办公楼,钱,厂子那边出。以后,村上开会,用不着他家的坝子了。村主任很忙,偌大一个厂子,需要他忙的事情多。要不是大家带信给他婆娘,说如果不出来,就把厂子推了重新种庄稼,村主任断然不会出来。
  村主任没有好脸色,说,种庄稼,还没种够?
  村主任继续没有好脸色,说,王老板的租金,给没有?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说,主任,烟囱上面那些黑烟,把天全吃完了。大家的眼睛都望着直插云霄的烟囱和那些奔腾咆哮的黑烟。
  村主任见惯不惊的样子,说,天空是你家的?办厂子咋能没烟囱?有烟囱咋能没黑烟?大家说,主任,你没闻到臭味儿?
  一些忍耐不住的,早已肆无忌惮地 咳嗽开来。村主任也忍不住跟着大家 咳嗽起来。村主任说,办厂子就有烟雾,有烟雾就有臭气!臭气没闻过?茅坑臭不臭?大粪臭不臭?久了,惯了,还香!
  过了几天,村主任传达了王老板的决定,每家每户给一个名额,去厂子当工人,月工资一千块,干得好,还发奖金。
  村主任说,你们的男人、儿子,在城里打工,一个月挣多少钱?赶快把他们喊回来,到厂子当工人,既挣工资,还照顾家里,人家王老板,想得周到不周到?
  不到十天,在城里打工的男人,纷纷回家,去了厂子。
  过些时候,大家再次围住村主任。都是一些老人,年轻的男人女人,全进厂子当工人了。
  大家说,主任,你去看看玉泉河。玉泉河成臭水沟了。
  坝坝村有条河,水清得像玉,甜得像泉,祖祖辈辈都叫它玉泉河。大家长年累月靠玉泉河浇地、饮水,河水滋润着村子。
  村主任说,臭水沟咋了?王老板的租金,少了你们?你们的儿女进厂子,少了工钱?
  大家忧伤地说,主任,那河水,咋吃啊?
  村主任笑笑,很释然,说,这好办,明天,我就让厂子给大家打井,一家一口,这下,好了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同时也是文章的线索。但小说描写的重点却不是建厂的过程,而是村民们在建厂前后的表现,这与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有关。
  B.小说通过对村子建厂前后环境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环境失去的叹惋,深刻地揭示了人们由于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而给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这一主旨。
  C.小说中的村主任是位关键性的人物,文章对他的语言、动作等做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揭示了在农村中某些基层干部一味地追求利益和政绩的现象。
  D.小说中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全文语言夸张幽默,大量短句的运用,又使文章简洁传神;同时,文章还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2)文中的“大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群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本质特点。
  (3)小说三次写到“咳嗽”,请结合文本任选两处,分析其具体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0分)
  3.(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心,需要被激活
  ﹣﹣访《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康震、蒙曼
  2月7日,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人们如潮的关注中落幕。睽违一年,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火爆春节荧屏。
  记者:有网友给节目留言:“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高冷的文化节目让电视节目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曾经以为,诗词已远离,没想到,它一直与我们相伴。
  康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如果你在3000平方米的演播现场,会感到更震撼。节目第二季与第一季相比,加入了《诗经》、毛泽东诗词等内容,设置了“飞花令”这一环节,使比赛更激烈,更具观赏性。
  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古典诗词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拥趸。中国古典诗词始终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情感的重要角色,我们曾一度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