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40字。
《蜀相》教学设计
【学情文本定位】《蜀相》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的诗歌,是第一单元“诗歌之部”中自主赏析的第三首诗歌,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我将本模块的教学定位为: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加强诵读涵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内容和主旨,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引导学生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积淀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情况、文本特点、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侧重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从中体会诗歌的韵味。
2、分析景物意象,锤炼字句,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有才无命,壮志难酬)。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内容和主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主体对话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学生课前预习,做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问:古人为什么要写诗?(写诗的动机是什么?)
《毛诗大序》:“情动与中而形于言。”
《礼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
简单来说,诗人写诗:物象和事象——诗人兴发感动——形之于言。
那么很多年前,杜甫在安史之乱的第五年,辞官入蜀,探访武侯祠。他有哪些兴发感动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学生揣摩感情基调)。
(1)注意:字音“柏”bǎi “好”hǎo
(2)诗歌的感情基调:伤感、叹惋
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作点评(表达伤感的字眼:自、空、死、泪等)。
朗诵指导: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感伤。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死”要读得沉痛,“泪满襟”要读出感伤的语气等。
问:2.诗人为什么要伤感呢?
在武侯祠所见,思忆诸葛亮一生,自己壮志难酬。
三、深入诗歌细细研读
(一)研究题目《蜀相》
题目不仅确定了诗歌类别,还往往暗示全诗立意,提醒作者的着眼所在,有的题目就是诗眼。
1.诗题为何用《蜀相》?为何不用《诸葛亮》、《武侯祠》为题?(目的:让学生带着题目去研读诗歌内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