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7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
整理人:lydiyi
清远期末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当作酒壶,用双手当酒杯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中国的先民们想通过这种简单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而这种纪念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这里,我们将“污尊而抔饮”之类的仪式称之为“原始的礼”,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种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界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所以,“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亦非巧合。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对此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以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观点影响最大。史密斯认为,图腾制是由一种叫“图腾餐”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图腾餐”是神与神的崇拜者之间“共餐”,“共餐”的意思就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一起共餐本身,就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说,《礼记》中“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史密斯的“共餐”制的说法有相似之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关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是十分类似的。他们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莫过于“吃的是一锅饭”,如中国先民们就将那种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视为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表现,因而饮食筵宴就成了中国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各种饮食礼节也就产生了。
(选自2016年1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外一些学者对于“礼”的起源也有浓厚兴趣,其认识与实践也十分相似,这对理解中国礼的起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B.中国先民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的简单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
C.《礼记•礼运》中记载,我国先民“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原始的祭礼。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孕育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为我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引用与举例的论证手法,以论证“礼”来自人们的饮食活动。
B.文章指出,人们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是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而表现出来的。
C.文章主体通过中西两方关于“礼”的起源分析,论证了礼的起源与饮食有关的观点。
D.据文意,“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也就是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例证表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不但音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这种巧合说明了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B.中国人并不赞同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而十分重视饮食筵宴,并将其作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
C.在我国古代社会里,朝廷的军国大政和民间的日常饮食生活,都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的,所以说,礼”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D.我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并且按照人类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界的生活,
从而创造了以饮食为主的祭礼文化。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原始的礼便从这里形成了自己的雏形”,而不是“逐渐形成”。
2.【答案】C(3分)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且“主体”说法不准确。
3.【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这种巧合”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亦非巧合”;另外“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的是“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而不是“这种巧合”。
广州期末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