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30字。
《萧红墓畔口占》备课资料
《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是诗人戴望舒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它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叙述十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创作背景
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诗人在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他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1944年作者虽已获释出狱,但祖国山河破碎依旧,作者心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作者前往浅水湾探访萧红的墓地,这首诗是作者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
文学赏析
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再看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倘若知道了诗人和被凭吊者萧红特殊而不幸的遭遇,那么就会有别样的感悟了。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诗篇缓缓而起。没有过头的形容和修饰,显得极其平实、自然,“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推而广之,它又何尝不是萧红不幸的原因所在。第二行“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为诗篇带来了一线亮色,萧红爱花,也常在作品中写到各式花卉,如今送上一束鲜艳的山茶花,不就是对死者最大的告慰。
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是: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叙述十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 [3-4]
名家点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蓉《大学语文(B版)》:“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在萧红墓前,诗人应该内心有一些和萧红的对话,但此时已无须说出。“我”的“等待”与“你”的“卧听”,“我”的“长夜漫漫”与“你”的“海涛闲话”两相对应,这是“生”和“死”的对话,“生”的艰难的行走还要继续,而“死”则是永恒和安详的,短短的四句诗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和慨叹。 [2]
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孙维屏《中国新诗名作赏读》:诗人对他早年的夸饰倾向有所节制,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异常准确。本诗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5]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修己《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有人评李金发和戴望舒时,称戴的民族传统文化修养,远远高于李。从《口占》一诗所具有的古典诗词的意味来看,这种评价不是没有根据的。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年),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其作品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在中国新诗史上,戴望舒属于诗作不多但影响力很大的诗人,尤其在诗的情调上别有风味,是新诗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尽管已故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贬抑过他的诗,认为他的诗的语言不够成熟;也有其他一些诗歌爱好者认为他的诗的措辞有甜腻夸饰之嫌,某些诗作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但这都不会影响戴望舒及其诗作在我心中的“塔尖”地位和对其喜爱之情。
提到戴望舒,首先会想到他那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这首《雨巷》为其赢得“雨巷诗人”的美称,不过,在其“雨巷诗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镶嵌有一颗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还镶嵌有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这首《萧红墓畔口占》,尽管这颗明珠小了许多。
1942年早春,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俱痛中逝去,走完了她短暂而漂泊凄苦的一生,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近三年后的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了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耳畔,海浪阵阵,冷风嗖嗖;眼前,红山茶盛开,好友阴阳相隔,低矮的坟茔,简陋的墓牌,诗人触景生情,哀痛难抑,于是采了一束红山茶轻轻放置墓畔告慰亡灵,一首四行短诗脱口而出: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四行简短平实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绵长真挚的情感和沉重的凄切哀痛,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是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
名为悼亡诗却不见悼亡诗句,不似典型悼亡诗的图式,诗人用墨极为克制,甚至于吝啬,既没有描述逝者的音容笑貌、性格品性和人生遭际,也没有渲染自己与逝者的交游情谊,轻描淡写的克制中透露出一丝凄美的哀怨和一种深沉的怀念。许多年来,这短短的几行小诗,在读者中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和淡淡的忧伤凄美的感觉意境,读来意味深长。
诗人不避路远,不惮时长,怀着一颗寂寞之心前往浅水弯墓畔凭吊拜祭,不是出于理性的责任义务与道德良心的勉强以及名利的诱惑,而是出于心灵深处的真情呼喊与冲动。想到友人生前的漂泊坎坷人生,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际,不由悲从中来。
“红山茶”之隐喻比德,表达了对萧红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红山茶之花性花品,所蕴含的意义岂不正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写照——凌寒高洁、冷艳不群、坚忍不屈、执著奔放 。采摘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戴望舒这样一位情深意笃的诗人心目中对亡友最好的缅怀与祭奠,放置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诗人最好的告慰与祭奠。
诗人不避路途遥远,不惮耗时之长,孤身一人来到友人墓畔凭吊祭拜,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寂寞困顿处境:“长夜漫漫”中“等待”的自己一直在向往光明,等待黎明,期盼与友人互诉衷肠。可“你”却不再等待,去了另一个世界,“卧听着海涛闲话”,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彻底摆脱“黑暗”的纠缠。漂泊了一生,终于有了安息之地,在面海的浅水弯,不再受惊扰,不再挣扎流浪漂泊,依偎在“你”喜欢的大海身旁,睡在这浅水弯的一隅,面朝大海,看绿荫花影,听潮起潮落。
这首伤逝之作,包含着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情感与怀念,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