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2张,文字材料约26380字。
2019届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系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难点突破”专题学案(教师用)
2019.2.26
【复习目标】
1.梳理并熟练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必备知识;
2.理解并强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需的关键能力;
3.提升综合选择题、图表信息题、概括分析题的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
提高阅读速度,提升对信息的检索、理解、辨别、归纳、整合、分析、评价、推断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二、考情解读
年份 卷别 选 文 考查点
内 容 特 点 综合选择 图文信息 概括内容要点 比较异同
2017 卷Ⅰ 纪录片频道制播经营模式 非连续性文本 ★ ★ ★
卷Ⅱ 垃圾分类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 ★ ★ ★
卷Ⅲ 博物馆职能与经济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 ★ ★ ★
2018 卷Ⅰ 量子通讯 非连续性文本 ★ ★
卷Ⅱ 科技创新 非连续性文本 ★ ★ ★
卷Ⅲ 互联网与图书出版 非连续性文本 ★ ★ ★
考情分析:
近两年的课标全国卷均考查了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从试卷的选文和命题情况看,题目一般采用三至四则非连续性材料命题,这些材料由通讯、时评、报告、综述、图表等不同类型的新闻片段组成,围绕一个共同的新闻话题,从不同视角对新闻话题或介绍说明,或分析议论。试题设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选择题主要考查信息的提取与筛选,简答题主要考查概括内容要点和比较报道异同。
难点突破1 综合选择题——整体把握,细处比对,深入分析
从目前的考查形式看,新闻阅读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出现,涉及通讯、时评、报告、综述、采访、图表等材料内容。考查的主要题型是以信息筛选为目的的综合选择题。对这类题目的解答,整体把握、细处比对、深入分析是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梳理•必备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三步法”解答综合选择题
(一)看材料,了解文体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的新闻阅读材料,选自不同的文本,体裁不同。首先要把握这些材料的文体特点,比如消息,要抓“五要素”;时评,要紧扣作者的观点与评论对象。
(二)抓要素,把握新闻内容
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考生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三)明手法,用好三步解题
新闻阅读,主要从“理解”的角度和“分析”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掌握。从命题角度看,这类题目的命制方式与论述类文本相似,其设误角度也有相同之处,因而解题方法也是“三步法”:
第一步,找准。通读材料和选项,找出选项在文本中的对应处,这是阅读的第一步。这一步的关键是定位准确,不遗漏。
第二步,细比。除比对词语、比对观点和依据外,更要注意比对顺序、范围、数量、程度、数据、时序等。比对的关键是细心,不粗枝大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