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21690字。

  陕西省商洛市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社会常识也是必修课
  王  陈
  近期,大学生求职误入传销的新闻,牵动着世人的神经。当地政府部门表示,决战非法传销团伙,“打不净,不罢手、不收兵”。然而,在严厉打击传销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不应被忽视,那就是大学生为何屡屡坠入传销深渊。据报道,有的传销组织已经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大学生身上,而在不少被解救的受骗者中,大学生竟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了“弱势群体”?想必正如不少人提到的那样,现在不少学生知识知道不少,常识却了解不多,以至于“突然”走进社会,就不知所措,容易走入“无常”。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钱多、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抛去玩笑成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求职心态的畸形。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察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进别人设下的圈套。
  如果要给当今大学生的“常识缺乏症”找原因,互联网的影响是怎么也绕不开的。
  当前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他们几乎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学习 、娱乐、沟通、搜索、求助等,几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所以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惯性,自然就和互联网绑在了一起。
  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但不可否认,网上的知识一般都是碎片化的,很难提升人的思考水平和思辨能力,且长期接触容易滋生思考惰性,陷于肤浅、习惯轻信;网络交流也多是浅层次、与现实脱节的,缺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相处等带来的情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此外,网上各种一夜暴富、耸人听闻的事件和观点,也容易对那些急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学生形成误导,助长浮躁风气。
  所以,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少一些在虚拟世界的沉迷和轻信、多一些走入火热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拉近自身与真实社会的距离,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这不仅是为毕业做准备,更是为人生打基础。
  笔者上大学之初,就有老师告诫我们:在大学里,课堂、自学和社会实践三者同等重要、互为补充。课堂学习为知识和思考打下坚实基础,看书自络学习开阔眼界,社会实践则是“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后者对于成长成才来讲尤为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试一试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与各类人群交流碰撞,能够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中亲身体验、历练,能够更多地培养爱、善良、怀疑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些经历和品质,何愁无处安放丰盈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识知道不少而常识了解不多,这是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
  B. 大学生期盼的“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状态,凸显了他们求职心态的畸形。
  C. 面对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大学生以为是为他们量身定制,因而中了圈套。
  D.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快速提高人的思考思辨能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通过简要转述新闻内容,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即如今的大学生“常识少”。
  B. 文章主要从大学生“常识缺乏症”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两方面展开,重点是第二方面。
  C. 文章引用大文豪陆游的名言,为大学生要投身社会实践弥补常识的观点提供支撑。
  D. 文章提出问题后,列表现、挖原因,层层推进,最后自然得出大学生要融入社会实践的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大学生没有“常识缺乏症”,那些传销组织是不会把主要目标放在他们身上的。
  B. 如今的大学生几乎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其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都自然受互联网的影响。
  C. 如果大学生在大学里没有同样重视课堂、自学和社会实践,就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
  D. 大学生渴望改变自身命运,网上也有一夜致富的先例,所以他们想一进职场就挣大钱也很正常。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选项扩大范围,原文信息是“不少人提到的”;C项,无中生有,原文第四段是说大学生缺少追问,“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进别人设下的圈套”;D项,“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快速提高人的思考思辨能力”曲解文意,原文信息是“但不可否认,网上的知识一般都是碎片化的,很难提升人的思考水平和思辨能力”。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遗漏了“对策”,原文的论证应包括:既分析大学生“常识缺乏症”的表现,又深挖了成因,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不是“先例”而是“误导,助长浮躁风气”。原文信息是“网上各种一夜暴富、耸人听闻的事件和观点,也容易对那些急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学生形成误导,助长浮躁风气”。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平安夜的愿望
  侯发山
  12月24日,儿孙们约好了似的,如小鸟归巢一样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家里一改往日的清静,热闹起来,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这才像个家嘛。老焦乐得咧着嘴,嘴巴老半天都合不上。不知道谁说了一嘴,明天是圣诞节,今晚是平安夜。“剩蛋”还有节日?老焦憋住笑,没敢多问,怕他们笑话他没文化。在他们老家,“剩蛋”就是二球、二百五的意思。前年跟小女儿冬去杭州旅游,在岳王庙里,看到“岳母刺字”的铜像后,老焦忍不住说道:“这个丈母娘真狠心!”弄得冬他们几个很没面子,私下没少数落老父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