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30字。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
  《古代诗歌四首》,回答下列问题。
  一、《观沧海》第一部分:
  1、曹操是          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曹操与其子曹丕、         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       》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       ) ⑵山岛竦峙(     )
  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              ⑵秋风萧瑟
  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          ”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                    ,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                          ,写静景的诗句是                     。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观沧海》第二部分: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