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60字。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盐城中学期初检测试卷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11分)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梅花魂②。
  【注】①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在黄州贬所作,作此诗时苏轼贬来黄州已第四个年头。②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9.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5分)
  【答案】①交代了诗人此时的居住环境,点明环境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3分)②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2分)
  10.《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读五、六二句,觉《旄丘》(《诗•邶风》篇名,旧说诗为黎臣怨卫伯不救而作)之‘何多日也’,‘何其久也’,殊少含蓄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①“新扫旧巢痕”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内心的忧愤。“渐成终老计”表现出诗人贬谪数年回朝无望,只得终老于此的无奈。②诗人与沙鸥相熟,来的次数多了,自己钓鱼所坐之石也觉得温暖了,流露出诗人想退隐江湖之意。③借梅花二度开放,表达自己被贬斥后企望被朝廷重新任用的愿望。(一点2分)
  扬州中学开学质量检测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9.请简析首联的作用。(6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