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9370字。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       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②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       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
  ,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A. 收集   埋没   骇人听闻    B. 搜集   湮没   耸人听闻
  C. 收集   湮没   耸人听闻    D. 搜集   埋没   骇人听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近义词辨析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搜集”和“收集”两者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来的意思, “搜集”就是到处寻觅事物并聚拢在一起,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而“收集”只是把事物聚集在一起,对象是现成的事物。由此来看,“搜集”花费的时间多、精力多,词义比“收集”重。“埋没”和“湮没”都是动词,都有“使显不出来或使不发挥作用”的意思。“埋没”一般用于人才、天才使用频率较高;“湮没”只在书面语里用,除用于人外,还可用于某些事物。“耸人听闻”多是主观故意, 侧重故意说夸大惊奇的话,使人惊动,强调有意为之。而“骇人听闻”只是客观事实,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震动。耸人听闻多是主观故意,此处应该用“耸人听闻”。故答案选B。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近义词辨析。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想象力丰富,语言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逍遥游》是其代表作。
  B.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元杂剧代表作《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C.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散文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二圣”。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 古诗文常常在篇名上反映出文体特点,如《兰亭集序》《陈情表》。《陈情表》中的“表”就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能力类试题。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总之,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考生要在平时的时候多识记多积累,典型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题裁特点都是考生要积累的方向。选项B,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故答案选B。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B.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C.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长亭送别》)
  D.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滕王阁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选项D,簪笏:代指官服。是借代的修辞。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故答案选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       ,       。从这部书中,       ,       ;从这部书中,       ,       。
  ①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博大心灵跳动的节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