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570字。

  辽宁省凌源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抽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刑德之说,诸子所执不同,秦汉学者所言之刑德,在周秦间有以赏罚论刑德、以教化论刑德等不同的来源。
  以赏罚论刑德,为法家的基本观点,是霸道学说对刑德的思考。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便是刑赏结合。罚,体现的是刑;赏,则体现的是德。刑赏并用,可以约束百姓按照国家设定的合理范围行事而不至于违法。国君有意识采用赏罚督责官吏、管理百姓,是为“刑德二柄”。在法家的学理中,刑德只是作为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之权操之于君,群臣听命而已。由于法家秉持严刑峻法而忽略德治,其所理解的“德”,只不过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属于手段,既非帝道论的本乎阴阳之德,亦非王道论的仁义之德。而刑,主要体现在对百姓的惩罚上,是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与天地秩序无涉。
  以教化论刑德,是儒家刑德学说的理路。在儒家看来,刑、德不可或缺。从《论语》中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主张来看,孔子治国亦不弃刑罚,常采用以刑正德的手段,引民向善。这一做法,为后世儒家所继承,至荀子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相对于法家单纯依靠刑德赏罚进行国家治理的思路,儒家更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反对不教而诛。经过了秦法严苛而骤亡的教训后,汉代儒生更强调德主刑辅,以纠正秦法之弊。如贾谊所言:“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通过教化改良百姓,将刑罚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手段。在这样的学理认知中,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
  在这其中,儒家所谓的德,是以礼义为基础的心性培养、道德养成和行为修养,而非法家狭隘的“庆赏”;其所谓的刑,则指因礼义而形成的法度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与法家所谓的“杀戮”立意迥异。这是因为儒家承认社会有先天道德要求、群体价值,在此基础上明确“法”作为对人之后天恶性的惩戒,担负着卫道护德的功能,由此而推行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帝道刑德论,亦承认刑德源自先天秩序,是外在天理赋予人的约束性,这是人之能群的客观存在。相对于王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帝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规律性,认为人世间的社会秩序,源自于自然秩序,因而社会的运行,必须遵照与天地俱来的客观要求。
  (选自《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关我国历史上的刑德之说,诸子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以赏罚论刑德,二是以教化论刑德。
  B.儒家刑德学说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孑L子强调刑、德不可或缺,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
  C.韩非子认为刑赏结合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赏,能体现德,但实际上这种“赏”是一种狭隘的“庆赏”。
  D.“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一主张,表明孔子治国也强调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而最终得以引民向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总述,全文主要论述了法家以赏罚论刑德的观点及儒家以教化论刑德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贾谊的观点,论证了汉代儒家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的治国理念。
  C.文章最后一段分析了儒家推行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的原因及其效果。
  D.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如最后一段第一句将儒家的德与刑和法家的德与刑进行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家的学理中,赏罚之权操之于君,法家的德既非本乎阴阳之德,又非仁义之德,只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
  B.“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可见儒家在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的同时也注重“法”所担负的卫道护德的功能。
  C.为避免重蹈秦法严苛而骤亡的覆辙,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
  D.儒家承认刑德源白先天秩序,但更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而忽视先天秩序的规律性,因而在当时社会根本无法推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汪曾祺的书与画
  林  岫
  ①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笔似有神力,写什么,什么都精彩。写作余暇,汪先生做什么呢?唱京剧,哼昆曲,韵味十足。兴致好时,也作书画。其书画,简洁明快,遣兴自娱,颇见文人书画气息。他画画,不惯设色,以素净为主。想着画什么,顺手裁张宣纸,就着案头笔墨,随心所欲地涂抹一番。画完,落款,钤印,歪着头,近看远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