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40个字。

  24 唐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并默写两首古诗。
  2.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学习重点 1.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领会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1.了解诗歌情景交融、志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学法指导 品读法,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芬芳的花朵,长盛不衰地盛开在文学的百花园中。而唐诗更是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彩,映照古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背景链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