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00字。
选用、变换句式、仿写句式(包括修辞)(命题猜想)-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
【考向解读】
从前几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命题来看,仿用句式是考查重点,几乎每年必考。仿写时一般涉及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其中涉及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变换重点是长短句互换。本考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常常与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或其他考点综合考查,涉及语法、修辞等诸多方面。
【命题热点突破一】比拟VS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③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如“风愤怒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例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项,“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雨”和“及时雨”两者之间本质一样,故不是比喻。
【变式探究】下面选项中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____________。
①花园里的花朵,只能是被动地供游人观赏
②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③鸟笼中的小鸟,失去生命的自由和活泼的灵性
④铁屋子里的婴孩,渐渐地沉入更深的迷惘
【答案】② 句子的“本体”强调的是:“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故只有②最恰当。①强调自主性的缺乏,③强调失去自由的痛苦,④强调无知与懵懂,都不符合“本体”所要表达的意思。
1.下列诗句中,与“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B.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案 D
2.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
A.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解析 A项,这句话使用比喻修辞,本体是“夹在群峰之间的蓝天”,喻体是“梅花”,“蓝天”与“梅花”无相似点,梅花是白色的。比喻不恰当。B项,这句话形式上是比喻,但在崎岖山路上急步猛冲的感觉与踩在棉花上的感觉是绝无相似之处的,这是不合情理的,有比喻之形而无比喻之实,踩在棉花上一般比喻无力、沉重、疲惫的状态,绝无轻快之感。C项,“万道霞光”所强调的特点是“放射性”,“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表现不出这个特点,这两者之间不能构成比喻关系。D项,“‘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因是老主顾,故觉得提到“茶钱先付”有些不好意思,“烫嘴”使用正确。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