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90个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
1.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3.理解文章结尾句子具有怎样的内涵。
4.搜集有关长江的故事、古诗词等。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各拉丹冬独特的环境。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课时设置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
★教学过程
长江,位于我国境内,全长6380公里,发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流经11个省区,是中国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长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作为一个符号,是祖国的象征,由于它的灵性,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赞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自主学习﹥﹥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字音
裸露(luǒ)黧黑(lí)酝酿(yùn niàng)
冻疮(chuāng)砾石(lì)接踵而至(zhǒng)
虔诚(qiáng)诅咒(zǔ zhòu)腈纶(jīng)
懈怠(dài)敦实(dūn)熠熠生辉(yì)
演绎(yì)
2.词语解释
黧黑:形容黑。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后跟。
草坝子:平坦的草地。
诅咒:咒骂。
虔诚:肃敬而有诚意。
懈怠:松懈懒惰。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皱褶:皱纹,这里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3.走近作者
马丽华,汉族,195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疑解惑】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浏览的经历。
2.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答疑解惑】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冬峰周围有20多座海拔6 000米以上的雪峰,形成了唐古拉山的高峰群,在这方圆1 500平方公里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