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19260字。
宁德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击柝(chè)鲰(zōu)生桂棹(zhào)刀俎(zhǔ)
B. 舳(zhú)舻颓圮(pǐ)仇雠(chóu)修葺(qì)
C. 雏(chú)菊窈(yáo)窕偃(yǎn)仰瞋(chēng)目
D. 和煦(xù)仆射(shè)封识(shì)愀(qiǎo)然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掇,啜,缀;菅和管。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A项,击柝,柝读(tuò);刀俎,俎读(zǔ);C项,窈窕,窈读(yǎo);瞋目,瞋读(chēn)。D项,仆射,射读(yè);封识,识读(zhì)。故选B项。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优渥栏楯戮力目不暇接
B. 垣墙溃烂戊卒人才倍出
C. 盘桓厄梦社稷郑重其是
D. 床缛玉玦屐齿风声鹤戾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复习建议:1.博闻强识。①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②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⒌学会以义辨形。⒍学会根据语境辨形。B项,戊卒,应为戍卒;人才倍出,应为人才辈出;C项,厄梦,应为噩梦;郑重其是,应为郑重其事;D项,床缛,应为床褥;风声鹤戾,应为风声鹤唳。故选A项。
【点睛】以义为纲,据义别形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①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那些与文化格格不入、有口皆碑的“奇怪建筑”,以后很难获准建造。
B. 教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通行证,但总有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不足为训,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放纵自我。
C.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其出生地却始终存在争议,可谓风生水起,难有定论。
D. 断臂维纳斯为什么最美?是因为其自身独有的神秘美感,还是因为她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对此莫衷一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正确。A项,有口皆碑:比喻受到众人的一致赞扬,是褒义词。用它修饰“奇怪建筑”,欲贬反褒了。B项,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应该用“不以为意”。C项,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感情色彩不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同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既在平面布局、结构方式、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又具有各自的特色。
B. 是坚守艺术良心,保证艺术水准,还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获得高额票房收入?艺术工作者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C. 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上,全球网络界的领军人物悉数登场,他们的精彩演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D. 雾霾是中国之痛,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换取高速发展的GDP,走的恰恰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成分残缺,“呈现”缺少宾语,在“淳朴自然”后加“的风格”;B项,语意不明,“答案是肯定的”并没有明确是哪一种;D句式杂糅,把“为代价”去掉或把“用”改为“以”。故选C项。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5.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电动汽车能否真正解决汽车污染问题?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目前这些问题仍是众说纷纭。
B. 在文学上,“韩柳”都被称为“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的口号是“文以载道”,意在恪守道统,柳宗元的口号是“文以明道”,意在阐扬新见解。
C.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合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 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表面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解答该种题型时要注意:把握整个语句的意思;逐一辨明每个词语、每个句子的意思与作用;辨明句子的语气与停顿;注意把握常见的标点错误点。B项,“柳宗元的口号”之前的逗号,改为分号;C项,在“等”后面加上破折号;D项,省略号和“等等”不能并用。故选A项。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一项是()
A.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历亭障堡戍(经过)后刺史荣举臣秀才(优异的人才)
B. 既署一月(暂时担任)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发生)又以其间伐晋也(中间)
C. 凭几学书(书籍)列坐其次(近旁)
融驰骑略阵(巡视)卮酒安足辞(推辞)
D. 兵甲无阙(通“缺”)偃御武子以吊焉(抵御)
过蒙拔擢(提拔)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都)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B项,间,乘机的意思;C项,书,写字的意思;D项,御,驾车的意思。故选A项。
【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7.下列加点字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②见棠姜而美之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请自刃于庙
⑤故知一死生为虚诞⑥则刘病日笃⑦奈何欲以乱败郭氏⑧裂裳衣疮
A. ①⑤/②⑧/③④/⑥⑦B. ①⑦/②⑧/③⑤/④⑥
C. ①⑦/②⑤/③⑥/④⑧D. 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①中“王”,名词作动词,使……称王;②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③中“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④中“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⑤中“一”,数词作动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⑥中“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一天天地;⑦中“败”,使动用法,使……败坏;⑧中“衣”,名词作动词,包扎,包裹。①⑦是使动用法;②⑤是意动用法;③⑥名词作状语;④⑧,名词作动词。故选C项。
【点睛】词类活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8.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欲谁归罪?籍何以至此?
B. 问计于谢安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 士卒死者万五千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马倒,为晋兵所杀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