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8220字。
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
期中考试问卷(汉班文科)
一、选择题
1.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纤(qiān)细 蕈(xùn)菌 将(qiānɡ)子无怒 给(jǐ)予答复
B. 修姱(kuā) 溘(hè)死 小人所腓(féi) 一叶扁(biǎn)舟
C. 主簿(bó) 吐哺(bǔ) 酾(shī)酒临江 清流激湍(tuān)
D. 嗟(jiē)悼 修禊(xì) 冯(pínɡ)虚御风 放浪形骸(hái)
【答案】ABCD
【解析】
A项“纤”读xiān;B项“溘”读“kè”,“扁”读“piān”;C项,“簿”读“bù”。
2. 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经常夜间出没在游戏厅内,所以白天一到教室,就没精打采地呆在那里。
B. 郁达夫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这“秋”,这古都的秋味。
C. 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可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也和别的女子打的火热。
D. 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门在欢快的乐曲中信誓旦旦,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
【答案】D
【解析】
A、“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B、“不远千里”指不以千里为远。指不畏路途遥远。C、“二三其德”指变化无常,没有固定的操守。D、“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旦旦,诚恳的样子。
3.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了。
B.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 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D.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不到十足。
【答案】C
【解析】
乍看:刚一看去
4.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
第一句根据下文“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这里有着古今时序的制约。第二句紧扣“沉淀”,这里有着“母爱”作用轻重的情理逻辑。
5.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马英九当选台湾新一届领导人后表示,要尽快实现两岸直航,推动两岸科技与产业化的合作,这将对两岸经济的繁荣昌盛具有特殊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