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40+3190+5800字。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
  累一些文化知识。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和解释重点字词,概括第一段、第二段大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和解释重点字词,概括第一段、第二段大意。
  (2)把握作者的情感。
  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
  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 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
  3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
  ……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复习1、2段中的典故、重点句子。
  (2)掌握第三段中的典故。
  2、过程和方法:在掌握典故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典故,把握作者的情感。
  自主学习:
  一、重点词语:
  1、逸兴遄飞:遄,急速地。
  2、邺水朱华:朱华,原指荷花。这里指邺下的文采。
  3、帝阍:朝廷。
  4、舛:不顺。
  5、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屈,窜,使动用法。
  6、所赖君子见机: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7、青云之志:高远的志向。
  8、东隅:日出之处,这里引申为青春年少。
  9、桑榆:日落之处,这里引申为年老迟暮。
  10、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
  二、典故理解:(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合作探究:
  1.本段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老…穷…)马援过的虽是转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但胸中之志并未稍减。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列传》)。→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扶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珍惜时光,追求远大。
  ⑥、孟尝、阮籍→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2、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简析:第三段内容:
  第一层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
  ……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复习前三段中的典故、重点句子。
  (2)掌握第四段、第五段的大意。
  2、过程和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
  自主学习:
  重点词语:
  1、一介书生:一介,一个微不足道的。
  2请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3、谢家之宝树:有出息的子弟。
  4、孟氏之芳邻:与自己同会的群贤们。
  5.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6.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7.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次。
  8、兰亭已矣 :已:过去。
  9.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
  合作探究:
  一、分析第四段、第五段的内容: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 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胜地不常……梓泽丘墟。”
  4、写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