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8860字。

  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下学期3月联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部无误的一组是(      )
  A.冗杂(yǒng)   糜子(méi)   涌跃     辗转反侧(zhǎn)
  B.脑衅(pàn)     阡陌(xiān)    晦暗     戛然而止(jiá)
  C.撺掇(chuān)   羁绊(jī)      幅射     佁然不动(yǐ)
  D.眼眶(kuàng)   行辈(háng)   恬静     豁然开朗(huò)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______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______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______的一颗散淡的心。
  A.环绕     荡漾     栖息         B.环绕     飘扬     歇息
  C.缭绕     荡漾     歇息         D.缭绕     飘扬     栖息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不仅对世界有利,而且对中国有利。
  B.教育的确是民生问题,但课改不应沦为一场随意的狂欢,否则浪费的将是一代人的成长和人生。
  C.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花为媒的旅游项目呈蓬勃兴起之势,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新兴产业。
  D.首届“武汉马拉松”比赛,起点为汉口江滩,全程终点位于武汉欢乐谷,沿途横跨武汉三镇,穿越长江、汉江及东湖。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当其他车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以及道路塌陷、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且仅有公交专用车道可以通行时,车辆可临时借用公交专用车道通行。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
  D.自然作为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古代小孩如何上学读书
  倪方六
  ⑴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么,古代的孩子如何上学读书的呢?
  ⑵现在孩子一般六七岁入学,古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现代家长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先秦对入学年龄无统一要求。明清时期,“大龄入学”传统一直未改变。《嘉靖太平县志》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嘉靖香山县志》则称,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而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与现在差不多,即六七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至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之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甚至20岁读小学的都有。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还有30多岁读小学的特例。据《魏书??刘兰传》,北魏人刘兰,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⑶古代对学生的管理较严厉,大多家长也认同“不打不成器”。读书不认真或学不好,被打板子、抽鞭子、罚跪如家常便饭。王充《论衡??自纪篇》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可见,在汉代就流行体罚学生。
  ⑷体罚在古代叫“挞罚”。到明代,挞罚为乡村小学普遍采用,连学生家人都跟着受罚。明黄佐《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朴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当然,也有的老师很人性化,给“三好生”开“免打条”。明理学家沈鲤就主张,“学生勤学者、有进益者、守学规者,给免帖一纸,遇该责时,姑免一次”。
  ⑸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明代良吏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⑹古代还很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